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红楼梦》中贾母擅长于边际决策

2020-06-09 12: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个大家庭,人口逾千,大事小事不断,迎来送往,涉朝廷也关乡野。贾府类似于现如今的一个集团公司,其总经理是王熙凤,她是十足的经理人,是管理事务的能手,尤其在理财方面堪为高人。但就管理思想、经济思维方面来说,还是“董事长”贾母技高一筹。

贾母经济思想的核心就是“边际决策”,即特别长于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个大家庭,人口逾千,大事小事不断,迎来送往,涉朝廷也关乡野。贾府类似于现如今的一个集团公司,其总经理是王熙凤,她是十足的经理人,是管理事务的能手,尤其在理财方面堪为高人。但就管理思想、经济思维方面来说,还是“董事长”贾母技高一筹。

贾母经济思想的核心就是“边际决策”,即特别长于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虽然她所处的时代在清早期,还没有接触到当代经济学大家曼昆的理论,但却以自己独到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为曼昆的经济理论提供了注脚。

贾母的饮食是讲究的,她老人家吃天上飞的、地里跑的,都十分刁钻和讲究,按现在通常的解释,是她“考究”,是她改不了“精细雅致”的生活习性。即使按中国传统文化去给她安个头衔,那也至多是“居宜气,养宜体”等一些儒家的学说,一点也沾不上人的经济层面,而“人”在社会上首先是“经济人”,是很物质和平实的个体。那贾母的个人生活为什么要那么奢华和讲究呢?曼昆的解释是:“当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时,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在完全不吃和大吃一顿之间的选择,更可能的是你将问自己‘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曼昆是说“多吃”,而贾母是“少吃”,吃得精细些、珍贵些,道理都是一样的。那么。多吃或少吃是为了什么呢?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和盘算?那当然有许多“边际”的考量,牵涉到“边际决策”问题。曼昆先生还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这里有个经典问题: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人需要水来维持生存,而钻石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远高于水。原因是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其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

那贾母在府上经济遇到困难时,为什么又停下了自己一贯享用的“玉田胭脂米”和各房送过来的“捧盒”(装的是膳食)呢?这也有个边际效应的问题。是继续吃它还是蠲之不用,都有经济考量,都有边际的取舍。

贾府还是囤积洋货的“大仓库”,而这方面贾母又是集大成者。她老人家自己享用玻璃炕屏这些洋巴巴的玩意不说,还鼓励和推动自己府上消费。孙儿宝玉穿的用的,王熙凤贮存的、享有的,丫鬟仆佣们痴迷的、追捧的无不是洋货。那时清朝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由于不参与世界流通,自己土地上生产的东西不值钱,而国外由于先进的技术和制造工艺,生产出的东西十分抢手,贾府属于大清的上流社会,自然成了洋货物品的追捧者和享有者。这不需要用现行的那种“盘剥、压榨、奢靡”等符号来解释,用曼昆的“钻石和水”的理论来解释和疏通就容易得多。贾府为购买这些洋货是要花去很多钱,甚至有人说“需要支付贾府一半以上的积蓄”。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贾府是位列公侯的王公贵族,那他拿什么去区别于一般人家,区别于其他豪门大户?使用洋货,使用这些见都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才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此其一;其二,就是这些东西和庄头乌进孝他们送来的东西相比,具有精细、美感和经久耐用性,是新潮的物品、持久的物品、充满艺术美感的物品。

曼昆先生在解释这一现象时,举了一个打折坐飞机的例子。假如一架有200个座位横越美国飞行的飞机,航空公司的总成本是10万美元,平均每位机票是500美元。那300美元一张的机票能不能卖?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假设机票有剩余,卖出的机票亏空的钱,那只是“这位额外的乘客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即所谓“边际成本”。曼昆进一步指出:“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在那个时代,王侯贵族进退排列都是变动不居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如同坐飞机一样,卖打折票的、退票的,有的是。这里面“边际成本”可以不要多去考虑,只要努力去争取“机会效益”就行。书中写贾府赢得的这种“机会效益”的例子多的是,贾母是为这个五世不败,繁花似锦之家深谋远虑啊!不要总习惯从固有的阶级性,抽象的“标签”去贴贾府,也不要拿平常的眼光去看贾母,去分析《红楼梦》中那么多的事、那么多人物的行为,这样肯定会陷入感性的泥潭和沼泽,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会前后矛盾,落入不能自圆其说的窘境。

经济的事用经济的理论去说,用经济的理论去分析和梳理、归纳,这正是“红学”研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新闻中心-实习生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