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来之不易的电影节成为黄牛的“盛宴”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7月20日8点正式开启线上售票,开票10分钟,出票107789张,热门影片场次被“秒空”,多数影票售罄。然而,有记者发现,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后台“求购”上影节电影票的需求暴增,有些影票甚至炒卖到几百几千不等,纪录片《罗马风情画》在闲鱼上居然炒卖到1500元;《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重映更是成为求购的热门,一场影票会卖到500元或是1000元。(新京报7月21日)
电影院开门了,电影节要开幕了,一夜之间,民众的文化生活仿佛“活了过来”,虽然是盛夏,但对于压抑已久的观众心情来说,却仿佛如沐春风。
然而,欣喜归欣喜,我们也要意识到,电影节能在这个夏天“如约而至”,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有上海常态化防疫大局与回应民众文化需求、助推电影产业回暖,这“两难”之间的抉择;也有在不超过30%的上座率大前提下,参与展映的影院在亏本营业和暂时观望之间的抉择。
诚然,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不评奖、不举办金爵盛典也不走红毯,与往年相比确有遗憾。但要知道,作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上海电影节平衡了各种因素,做足了各种预案,以兼具信心与勇气的抉择,促成了这一节庆的如约而至。
这一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展示了上海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能力与底气,也宣示了上海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生活的决心。而围绕这一活动,为了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助推电影行业的复工复产,为了一大批从业者的生计,为了观众信心的恢复,有许多影院顶着防疫压力,冒着风险,明知“演一场赔一场”,但依然义无反顾加入展映行列。
不管是主办方还是参展影院,在此背景下的“义无反顾”,为的不是票房和经济利益,而是一种生活向好的信号传递,一种正常生活正在回归的心理抚慰。
然而,眼看这场来之不易的电影节,却要沦为黄牛的盛宴,怎能不让人为之心忧。
黄牛从上海电影节中渔利,由来已久。此前每届电影节,都有网友吐槽黄牛党的高价卖票、卖假票等行为。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电影节人气高的佐证,但另外一方面也揭示了这一痼疾的一直存在。而今年30%的上座率限制,则让电影票变得更加抢手,热门影片场次被“秒空”,实际上有许多是直接到了黄牛的手中,再次出现在市面上,价格已经翻滚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一行为无异于趁火打劫,也让许多真正的影迷望票兴叹。
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严厉打击这种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投机行为。也希望相关售票平台以及二手交易平台,多使用技术手段以及人工力度,来维护电影节期间购票过程的公平公正。对于普通影迷来说,既然自己是高价电影票的受害者,就不要再参与其中,助推行情了。尽可能从官方正规渠道购买影票,以防买到假票,承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做一份贡献。
上海国际电影节,迎风而来,踏浪而来。如此不易,如此美丽。请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观众记住它的美好与温暖,而不是“被炒至1500元”奇葩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