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非常态下文化艺术资助策略的应变与展望

2020-09-30 17:4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当前局势下,政府资助对文化艺术产业复苏是关键的一步,这将是在这场疫情肆虐全球危机中支持和维持文化艺术生态活力的保证。然而,财政资源也是有限的,受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各国财政形势均不容乐观。在风险社会,如何有效配置更是问题。

■任珺

提要

当前局势下,政府资助对文化艺术产业复苏是关键的一步,这将是在这场疫情肆虐全球危机中支持和维持文化艺术生态活力的保证。然而,财政资源也是有限的,受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各国财政形势均不容乐观。在风险社会,如何有效配置更是问题。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思考如何调整策略,妥善处理短期影响,重新布局并制定长期战略。资助政策及文化艺术机构的运作需适应可能会长期存在的“新常态”。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被重新审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0年4月15日首个世界艺术日活动当天表示:“在危机时刻,艺术具有团结和联系的力量。”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们的表演及作品传递着情感和力量,为数百万网民提供了慰藉、鼓舞和希望。我们看到了许多人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自发传播新冠病毒防护的正确认知。我们看到了不少文化艺术机构尝试通过线上活动,继续为人们提供免费接触文化和艺术的机会,促进对话与反思。危机之下保持文化艺术活力需要对专业人员和机构进行支持。

当代各国艺术资助政策的发展

当今国际社会,艺术资助体制是多元化的。各国对待艺术的公共补贴及文化的市场化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我国及传统的欧洲福利国家政府对文化艺术的公共支持较多。严格来说,欧洲不同国家在艺术资助制度设计上也存在差异。我国文化艺术资助体制及分类资助模式,采用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多渠道筹资、多种资助主体、多种资助方式的多元混合资助机制及资助模式。英国采取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企业以及行业之间的伙伴关系,分担资金压力;同时划拨彩票收入的20%用于艺术资助等。美国采纳政府与社会并举资助艺术的模式,呈现出分散化、间接资助的特征,税收减免激励政策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支持形式。美国对艺术的资助较多依托私人捐赠支持,包括来自个人、私营公司和基金会的捐赠。其中流向文化、艺术与人文的慈善捐赠中,个人捐赠占总慈善捐款的四分之三,其余才是遗赠、基金会及企业捐赠。

影响制度安排、政策设计的因素很复杂,与各民族国家历史传统、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以及大众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相关习俗有关。差异之外也有发展趋势方面的共性,即现代国家不仅要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培育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资金,而且均倾向于建构一个社会各界支持文化艺术发展的制度体系。近年来,许多国家对艺术资助政策和资助系统作了调整。引入更多样化的资源及更可持续的协作模式,补充对文化艺术的公共投资,这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选择。这些应对时代变革的措施,对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其一,要推动政府角色逐步从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者向资助者及资源的调节者转换。增进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及不同公共部门、不同领域联合联动。在跨部门、跨领域协作方面予以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其二,要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吸纳力度。出台文化赞助法律法规、建立公共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文化发展,同时关照到赞助者的利益并以法律形式予以保障。其三,要完善间接资助机制。通过税收优惠激励政策或面向市场的消费端的补贴来激发广大民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将补助给生产端的文化产业政策,部分改为补助给使用者的消费端,扩大受益文化企业范围。通过文化志愿者及青少年学生群体文化消费补贴等措施培养更多文化消费群体。

各国政府应对疫情时艰支持文化艺术发展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和全球蔓延,致使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停摆。这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而且文化艺术领域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大量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被迫取消,实体艺博会、文博会暂停,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机构和设施相继关闭,许多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和自由职业者面临生存考验。各国文化艺术资助模式在非常态下都遭遇了诸多问题及困难。

日本政府因为对直接援助持消极态度,引发了民众对文化艺术的担忧。最终日本政府决定投入500万日元,对受疫情影响的全国性演出项目及生计困难的剧团、剧场等文化团体和自由职业的表演艺术家,提供有条件的、定额的特殊补助和税收优惠。划拨21亿日元用于音乐厅、剧场、博物馆等机构再次对公众开放时防疫设备的投入,并计划为疫情结束后促进艺术回暖和保障儿童艺术教育各预留13亿日元。

与此同时,多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均实施了紧急援助一揽子计划,划拨应急资金,对在疫情中生存受到威胁的文化机构和艺术从业者提供一段时期内的资金支持。譬如,德国政府宣布提供500亿欧元援助包括文化艺术行业中的自由职业者和小型机构。法国政府拨款2200万欧元援助文化艺术产业。继早些时日英国艺术理事会将其投资部门的资金转入紧急基金,设立1.6亿英镑专项艺术救济基金后;7月英国政府又宣布启动15亿英镑财政支持艺术和文化产业计划,帮助各类艺术机构在本财政年度剩余时间里维持运营,以项目运作方式支持独立艺术家和创造性工作实践者。

美国的救助计划则被批评,用于艺术、人文、博物馆行业的资金仅占两万亿美元总额的不到1%,难以纾困。美国非盈利文化机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自营收入、私人捐助和政府财政支持。以博物馆为例,即便知名博物馆有数额巨大的捐赠基金做后盾,闭馆之后依旧面临着预期获得的收入损失和筹款损失,很多也不得不大幅削减活动项目、裁员或降薪。小型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受到的打击最为惨重,许多私人博物馆将在闭馆期间失去所有资金来源。美国博物馆联盟称,若没有联邦政府援助,预计有30%的博物馆将永久关闭。

妥善处理短期影响,重新布局并制定长期战略

当前局势下,政府资助对文化艺术产业复苏是关键的一步,这将是在这场危机中支持和维持文化艺术生态活力的保证。然而,财政资源也是有限的,受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各国财政形势均不容乐观。在风险社会,如何有效配置更是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出台22条措施,统筹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从多方面帮助文化企业应对疫情、缓解经营困难、促进产业复苏。除常规补贴以外,同时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为文化企业提供100亿元的专项贷款额度;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强化社会联动服务;鼓励文化企业拓展线上消费;开展直接面向市民的文化惠民活动,刺激文化消费,等等。

目前仍无法预测疫情的走向,接下来会有哪些短期或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思考如何调整策略,妥善处理短期影响,重新布局并制定长期战略。资助政策及文化艺术机构的运作需适应可能会长期存在的“新常态”。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