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技术革命改变城市布局

2020-10-27 18: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未来,必然是全球视野下的城市。做全球城市,聚集全球范围的人才和资源,参与全球分工,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谢作诗

未来,必然是全球视野下的城市。做全球城市,聚集全球范围的人才和资源,参与全球分工,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笔者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FDI(国际直接投资)之区位选择,主要决定于贸易成本,而不是别的因素。

贸易成本主要是运输成本。贸易成本跟物理距离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物理距离远,贸易成本可以低;物理距离近,贸易成本可以高。运输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远洋轮船出现后,海洋运输的成本最低,港口于是具有了极大的战略意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代经济重心在中原,到了近代又转移到了沿海。因为古代主要是面向国内生产、消费,而近代是面向全球生产、消费。在全球化、蓝色文明时代,沿海城市天然有优势。

以上海为例。当纽约棉花价格上涨后,上海码头最先知道,然后才是其他各地。上海码头最先知道纽约棉花价格上涨的消息后,上海的商人就会最先行动起来加价收购棉花。于是,资源、财富就会优先向上海集聚。地球是圆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是中心城市,有的地方是偏远地区?可见,偏远不简单是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物产概念。物产丰富,资源和人口不断流入,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为中心城市。物产贫乏,资源和人口不断流出,就成为偏远地区。

上海在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拥有优良港口和长江流域广大的腹地,自然成为经济的重心。

毫无疑问,互联网在弱化特大城市的信息集聚传播功能。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的发展延伸了其他城市的腹地。那么,这是否弱化了特大城市的形成逻辑呢?

我们说,城市群会因此而产生,但是,特大城市的形成逻辑,不但不会被弱化,反而会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也会逐步凸显出来。

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这早已经被经济学证明。但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综合体,因此,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过去是不被关注的。但未来,由于时间空间在缩小,因此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就会逐步凸显出来。一些城市主要聚焦于信息产业,一些城市主要聚焦于制造业,一些城市主要聚焦于金融产业。

当然,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伦敦、纽约、东京等,都经历过比较优势变化、升级的过程。过去纽约的制衣业也名冠天下,后来说不行了就不行了,但人家金融业起来了,马云那么厉害,上市融资还是要跑到华尔街去。但无论如何,未来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在上升。

不仅如此,5G网络、人工智能还可能深刻改变城市内部的功能空间。

无人工厂、远程控制可能使得生产生活区分离,人们再也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穿梭于生产生活区,生活区和工作区可以离得更远。那么,城市人口密度会因此而变得更高还是更低?

需求定律说:需求越大,价格越高。但在实际生活中,需求越大,价格常常越低。这是因为:需求定律是局部均衡分析,严格假定了其他因素不变。其他因素不变,包括供给也不便,自然,需求增加,价格会增加。但是,一般来说,需求增加,供给不可能不变。需求越大,可选择的生产方式就会越多,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就可以被选择,因而价格反而会越低。

要素、人口密集度高,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就可以被采用,这正是城市化的逻辑之一。

但要素、人口集中也会受到交通拥堵的限制。无人工厂、远程控制使得生产生活区分离,人们无需穿梭于上下班的路上,交通拥堵会因此而大幅改善,这只会增加要素、人口密集度。

在空间结构上,生产区可能向郊区汇集,服务业会向中心城区汇集,但人口密度会提高。

由于机器替代人生产,收入极大提高,绿色,宜居,高品质也会成为城市的内在要求。

港口是贸易网络的节点,城市是全球经济网络的节点。未来,必然是全球视野下的城市。做全球城市,聚集全球范围的人才和资源,参与全球分工,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