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完善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20-12-22 17:3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在重大部署中如何完善治理体系现代化,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也表明我们在推进包括脱贫攻坚治理在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重大的挑战。

■温宪元

提要

推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是对我国脱贫攻坚治理体系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严峻考验。在重大部署中如何完善治理体系现代化,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也表明我们在推进包括脱贫攻坚治理在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重大的挑战。

2020年非同寻常,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还在疫情严重的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最大规模的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1

从新冠疫情影响看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处置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对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检验,这是关乎工作能力的强弱,关乎执政能力,更是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防治疫情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同样,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来说,这个短板也必须补,漏洞也必须堵,弱项更必须强。要补上短板,强化能力,仅仅靠一般性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掌握工作方法,必须从落实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增强本领的有效性做起,真正地提高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

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中,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一个话题。一是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二是必须强化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行为教育。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与民族品质产生与发展的沃土。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更好地践行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责任担当,增强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三是必须实施制度与法律的惩戒教育。制度与法律是规约行为、扬善抑恶、道德教化中不可或缺的刚性力量。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2

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提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治理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最大的变量,也是最大的增量。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已成为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反复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主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风险和挑战,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中国建设,这是以信息化为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举措,也是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历史机遇、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在推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重要作用的集中体现。数字治理、智慧治理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已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推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治理体系化,除了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除了要不断拓展“三治”结合的力度、广度、深度,健全完善基层脱贫攻坚治理体系,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认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赋能作用。

比如,创新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通过互联网销售,缓解农副产品滞销难题。充分利用企业电商平台,加大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优先采购力度,特别是确保疫情下贫困户增产不减收、摘帽不返贫。又比如,努力发挥诸如“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在全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积极作用,以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和促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治理方式的智能化,做好治理体系资源的规范管理、开发利用,努力提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治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

推进高质量完善脱贫攻坚治理体系的几个关键制度

推进高质量完善脱贫攻坚治理体系,涉及人和技术、制度等诸多要素。由此,需要我们着重思考建立和完善几个关键制度。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遵循顶层设计的战略要求。对脱贫攻坚治理体系来说,党中央顶层设计就是我们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脱贫攻坚”,宣示到2020年一定要兑现承诺。为了这个郑重承诺,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7场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完成任务。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也就是说,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要有始终不渝和一以贯之的执行制度。什么是治理?治理就是执行,就是要始终不渝和一以贯之的执行制度。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充分激发全党全国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有力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治理效能,以更高效的运转机制、更高级的科学规范、更现代的技术成果、更扎实的工作预案来应对脱贫攻坚可能出现的更复杂、更精细的扶贫工作局面,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三是要创新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治理体系的平台载体,完善脱贫攻坚治理共同体建设机制。在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各有其职能边界和比较优势,但是,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建立互动合作关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并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既是有力地宣示了我们党在认识和把握社会治理规律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也是在推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中必须警醒的一个新认知。人人有责是基础,我们强调脱贫攻坚治理体系是一个多元复合的系统工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既要彻底打破刚性管理中政府自上而下、自始至终的一元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又要培育生成柔性管理中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刚柔并济、纵横交错的多元化治理体制和机制,实现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治理体系由政府统领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质性转变。人人尽责是关键,重在体现人民参与脱贫攻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只有人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能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人人享有是目标,那就是既要不断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保证区域性整体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使脱贫攻坚治理体系的成效更多、更公平、更直接地惠及全体人民,使全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总之,推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是对我国脱贫攻坚治理体系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严峻考验。在重大部署中如何完善治理体系现代化,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也表明我们在推进包括脱贫攻坚治理在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重大的挑战,迎接挑战,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