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深圳党史大事记 深圳地区党组织的创办(1921年~1924年)

2021-01-05 17: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早在1921年春,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先后由陈独秀、谭平山任书记,成员有陈公博、谭植棠、朱诺尔等,共9人。该小组确定以《广东群报》为机关报,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并派人到广州、佛山的工人群众中去,启发工人建立工会,开展反压迫斗争。

深圳地区(原宝安县)是广东省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

早在1921年春,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先后由陈独秀、谭平山任书记,成员有陈公博、谭植棠、朱诺尔等,共9人。该小组确定以《广东群报》为机关报,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并派人到广州、佛山的工人群众中去,启发工人建立工会,开展反压迫斗争。

同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广州代表为陈公博。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党纲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会后,陈公博返粤向广东党组织传达了大会精神。中共广东支部旋即在广州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局,谭平山任支部书记。

1922年6月,广东党组织发展到32人。于此前后,中共广东支部扩大为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又称“粤区委”)。

1922年10月,彭湃建立了海丰赤山约农会。1923年1月,海丰总农会成立,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县一级农民协会。广大农民团结在农会的周围,向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且获得了胜利。全省农民运动规模日益扩大,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惠州农民联合会”,后又扩大为“广东省农民联合会”。深圳地区的农民在海陆丰农民运动直接影响和鼓舞下,明确了新的革命方向,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斗争勇气。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多项文件,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与国民党合作,同时强调共产党应保持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会后,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三大”决议,积极参与推动和协助孙中山进行国民党改组的工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国民党章程》,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上,中共中央局委员、广东党组织负责人谭平山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这次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后,广东成为大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广东党组织积极贯彻执行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派遣党员骨干到深圳地区开展工农运动,建立党组织。由于两党的共同努力和实行“扶助农工”政策,广东农民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为适应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需要,1924年7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越秀南路原惠州会馆正式开学。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举办了六期,先后由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常、毛泽东担任主任(所长)。广州农讲所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办、由共产党人具体主持的,共培养了近800名学员,对广东和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4年,共产党员黄星南、杨国辉等人在惠阳高潭区领导农民运动,向反动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展开斗争,实行减租减息。深圳地区人民在惠阳高潭区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4年下半年,广东党组织派共产党员黄学增、龙乃武等人到宝安县开展农民运动和建党工作。从此,深圳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

随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兴起,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1924年11月,由中共广东区委负责筹建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正式成立。周恩来从黄埔军校选调徐成章、周士第、赵自选以及廖乾五、曹汝谦共5位共产党员担任铁甲车队的主要领导,全队136人,加上临时受训人员共150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全队装备有铁甲车,还有一些其他车辆。班长和队员配备步枪,排以上干部配驳壳枪,每个排配备手提机枪。这在当时,装备是相当精良的。铁甲车队的所有人员配备与调动都由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最早的革命武装队伍。

深圳地区北靠广州,南邻香港。广州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口岸之一,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城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广州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城市。而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也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中心。深圳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香港成为远东重要港口,深圳地区有不少人到香港谋生,成为远洋轮上的船员或其他行业的产业工人,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这为深圳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准备了阶级基础。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大事记(1924-1978)》《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第一卷)》栏目整理:王玥)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