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分工收益、度量费用与经济组织

2021-01-19 18: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时,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专业分工能够促使劳动熟能生巧,减少工种转换的时间,促进使用专业工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王兴康

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时,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专业分工能够促使劳动熟能生巧,减少工种转换的时间,促进使用专业工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分工协作可能形成不同劳动之间的互补,可能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消费领域中,只有商品效用大于价格,消费者才会购物,生产领域中,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生产者才会选择相应的经济组织方式。

原则上,每人都可以独立生产物品,但是,与多人分工协作生产相比,独自生产会损失专业分工协作带来的好处。市场范围决定分工程度,一般来说,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小时,一方面,消费数量可能无法吸纳、消化生产数量,另一方面,相对投入专业生产的劳动与工具,较小的生产规模可能存在不经济(专业投入分摊不薄)。

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时,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专业分工能够促使劳动熟能生巧,减少工种转换的时间,促进使用专业工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分工协作可能形成不同劳动之间的互补,可能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

分工合作不仅能够获得本身带来的好处,而且还能获得团队协作效应带来的好处。不少商品通过团队协作的产量比个人单独产量相加更多,能够实现1+1>2的功能,像团队体育比赛例如三大球,全队分工协作往往比个人单打独斗更重要。例如一个人搬运石头,一次可能只有50公斤,两人合抬一次可能有120公斤。又如古代船运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时,得靠多名纤夫合作背纤,才能拉船前行。

专业分工协作生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由于最终产品是团队成员共同协作的结果,最终产品难以准确地归属于每个成员。分配原理认为当员工边际产量与报酬相等时,激励最准确,生产效率最高。团队合作生产增加了度量个人边际产出的难度,这样一来,每个成员的报酬与产出就可能不匹配(边际产量不等于报酬),相对均衡报酬,实际报酬很可能浪费或者不足,无论报酬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激励不足、偷懒增加或者“搭便车”的行为。

为了加强激励,减少偷懒,必须付出激励费用。问题是让谁去激励?现实生活中,由于老板与经理应对的是诸如将来消费者偏好什么商品,将来采用什么技术与组织方式,这种影响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交易费用的关键问题,因此,他们对团队生产贡献更多,努力更难监督,所以往往由老板或者经理去激励员工。

激励可以采用奖励努力结果或者惩罚不力结果的方式(变向奖励努力)。一般由老板或经理获取剩余收入,使得老板与经理努力激励员工,当激励增量多于激励费用时,他们获取盈余,否则,承担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就是一种团队分工协作好处多于因为度量困难增加激励费用的经济组织。如果某种物品的市场规模较小,专业分工好处较少时,个人可能会选择自己生产,例如家里换个灯泡,缝粒扣子之类。当商品有一定市场规模,但团队协作效应不明显时,人们可能会采用市场交换的方式。当个人之间产出贡献相当,而且难以识别时,人们可能会采用合伙人制度,例如在律师、会计师、艺术培训等行业。当个人贡献差异较大,度量难度不一时,往往采用老板与经理激励员工的企业组织方式。(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