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

2021-02-02 10: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伟大的政党具有科学的理论,具有先进的文化,具有伟大的精神,具有优良的传统。优良传统的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抵制各种腐蚀,战胜各种敌人,克服各种困难,创造辉煌业绩的重要因素。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

■孙宝根

提要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和领导工农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就孕育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萌芽,确立艰苦奋斗工作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确立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开创了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重视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些都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形成之源,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得到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的基本内涵。

伟大的政党具有科学的理论,具有先进的文化,具有伟大的精神,具有优良的传统。优良传统的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抵制各种腐蚀,战胜各种敌人,克服各种困难,创造辉煌业绩的重要因素。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中指出,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和“民主集中制”等,这些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与红船精神关系密切。

一、红船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传统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矢”,去射中国革命实际这个“的”。

在红船精神形成过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坚定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一开始把它作为观察中国命运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受传统中国学风和欧风西雨的影响,极为重视各种理论学习。同时,由于近代经世致用思潮的熏染,面向实践的学习成为他们的普遍取向。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学以致用”的取向转变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作风。无论是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正确判断、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把握,还是与其他阶级合作,争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上,无不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认识逐渐深化和中国革命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之上的,并没有完全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之中。

红船精神也孕育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也是我党不断取得革命事业胜利的法宝。中共早期党员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大多出身于农村或者城乡接合部,家庭条件都不是太优越,除个别人物,其他的大都要亲自参加劳动。因此,他们身上的勤勉、吃苦、奋斗精神是一种群体特征。也正因为这样,在建党后,这些骨干分子能够深入劳动人民、深入社会大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他们成为独具特色、艰苦朴素的革命骨干,在大革命失败后,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深入边远山区,高举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走上农村包围城市,走上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道路。也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作风。

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并发展壮大的。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中共创建前后,早期先进分子或早期中共党员就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党的一大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等代表,就借住在会址附近的博文女校教室里,芦席铺地,以当床铺;会场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幢石库门小屋,以及后来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这不但不影响党的成立,还使我们的党一开始就被注入了艰苦奋斗精神。这一时期,为了启发工人和农民的思想觉悟,毛泽东、刘少奇、邓中夏等早期共产党人深入工农群众当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无不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红船精神开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的优良传统,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认识的主体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刻也不能放松群众工作,要为广大群众求解放,谋幸福。只有坚持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党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真正实现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权。

中国早期先进分子,不仅从理论上初步接受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且在实践中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他们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19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的《本志宣言》中响亮地提出“民众运动,社会改造”的主张,并表示“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由此,他把“社会改造”“民众运动”与创建新型政党联系起来,为之后中共的创建提供了思想根据。在陈独秀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共早期党员大多完成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开始眼光向下,更多地关注社会实践,关注革命对于底层广大民众的深刻意义。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群众基础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也看清了为谁革命的问题。

从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认识到党只有真正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纲领》指出,“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也正因为如此,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自觉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始终把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这也充分说明党在初创时期就有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萌芽。

如何建立一个群众的党,单靠宣传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为群众谋取实际的利益,深入群众并做扎实的工作。毛泽东写道:“一个政党,只宣传有利于群众的理论和主义,断不能使群众与政党在行动上采取一致的态度。所以抽象的宣传,不能造成一个群众的党。唯有从事实上表示某党对民众的工作,才能造成一个群众的党。”“要使民众相信本党确能为他们在实际上谋利益。”工人运动既扩大了中共的影响,也宣传了革命,奠定了民众基础。工人在运动中的强大力量被中共深刻地意识到,也更坚定了中共早期党员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立场和阶级性的认识。在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共早期党员在关注工人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底层群体——农民阶级。党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持续开办农讲所,培训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农民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天然地萌发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三、红船精神蕴含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就是对党内同志之间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真诚而又严肃地提出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提高认识,取得进步;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认真地进行自我检查,提出纠正的方法,取得深刻教训。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目的是为了团结同志,改正错误,取得进步。要真正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必须做到:一是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党的自我批评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政策失误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进行自我批评;二是鼓励人民群众对党、党员对党组织的批评,使党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必须通过法规、制度来保障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经常进行;四是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坚持原则,以理服人。

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建党初期就践行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中共早期党员深受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影响,“省吾身”实际上就是为了追求自身进步而对自己在行为、思想、语言等方面的不足进行自我检讨。在崇高的革命理想鼓舞下,他们从“省吾身”到“自我批评”的转变极为顺畅。他们作为脱颖而出的先进分子,比一般人更能在“自我批评”中激励自己进步。中共一大体现了与会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合作精神。中共早期党员和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各自情况很不相同,譬如他们的年龄、出身、教育、职业、地位、学识、性格、志趣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正因为这些差异,所以在中共一大会议上,他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如在讨论党员是否可以在现政府中担任官员或国会议员的问题时,基于各自理论认识和个体经验的差异,争论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但大会综合了各方意见,在党纲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党员除非迫于法律,不经党的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士兵、警察和职员不受此限”。党纲第十四条并未完全消除争议双方的分歧,而是尽量保留了争议双方的意见,留待以后继续讨论。当时的党员在讨论问题时,认为不符合原则的,都敢于大胆批评他人;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也能坦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以及自我反省。这种开阔的心胸奠定了中共早期党内合作共事的组织氛围,是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作风的早期萌芽。

综上所述,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和领导工农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就孕育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萌芽,确立艰苦奋斗工作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确立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开创了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重视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些都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形成之源,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得到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的基本内涵。因此,伟大的红船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之源,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更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之源。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