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深圳力量

2021-03-09 15: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好2021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周跃辉

提要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好2021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3月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理应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先行示范历史使命,努力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深圳智慧、深圳方案、深圳力量。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十四五”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擘画了国家“十四五”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恢宏蓝图,并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再动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部署了2021年抓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及八项重点任务,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这一战略抉择既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也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

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国内可循环,同时支撑并带动国际循环。我国拥有14亿人口,稳居世界第二位的经济总量,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形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可将“国内大循环”分为实物循环和资金循环两个子循环,而实物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其中打通资金循环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而国际循环则包括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两个子循环,国内循环加上国际循环就是我们所讲的“双循环”。当然,中央所提出的“双循环”并不是封闭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大循环。

进一步仔细研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必须落实的十二项战略任务,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八项重点任务,就会发现这两者具有逻辑上的贯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中央全会的贯彻落实。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正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心工作。

具体来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供能力、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等任务,属于国内大循环中“生产”环节的重点工作;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属于“流通”“消费”环节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属于国际大循环的重点工作;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属于国内大循环中“资金”循环的重点工作;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属于“分配”环节的重点工作。

由此可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好2021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深圳肩负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先行示范历史使命,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新路径、新经验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用40年时间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广东及深圳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认为:深圳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先行示范历史使命,其关键是要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深圳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未来发展所提出的,包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等在内的“六大战略任务”,正是要求深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承担深圳的历史担当和时代使命。

深圳市委提出: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30年,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圳所构想的这“三步走”战略,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看,要求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要求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扩大内需,等等,在深圳的战略目标设计中,都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当然,深圳也具备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的坚实基础。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看,40多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0年2.76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可以说,深圳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畅通的循环体系。从国际大循环看,2020年深圳进出口总值3.05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二,其中,出口1.7万亿元,连续第28年居全国外贸城市首位,增长1.5%;进口1.35万亿元,居全国第三,增长3.6%。

在新发展阶段深圳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协同发力,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把对外开放优势延伸转化为开拓国内市场优势,积极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正在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新路径、新经验。

新发展阶段,努力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深圳智慧、深圳方案、深圳力量

过去的2020年,受疫情影响,对中国而言,的确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深圳而言,同样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外贸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繁重任务,深圳奋力跑出了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度”。新发展阶段,努力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深圳智慧、深圳方案、深圳力量,我们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从生产环节看,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驱动生产环节最重要的“引擎”。深圳已经涌现出华为、中兴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下一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力争涌现出更多像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

从流通环节看,要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的高效流动。“十四五”时期,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国家构建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提供更多深圳的力量。未来一段时期,深圳应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更好地完善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流动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从消费环节看,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工作的“战略基点”,足见其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价值。深圳应加大政策协同力度,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围绕产业、“两新一重”、生态环保、公共安全与应急能力提升等领域,大力实施扩投资专项行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弘扬好企业家精神。与此同时,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

从分配环节看,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表明,分配环节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痛点”和“堵点”所在。深圳应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低收入群体、一般的工薪阶层、困难家庭等,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与此同时,应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普惠发展,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高质量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此外,“十四五”时期,深圳还应更好地畅通资金循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格局。应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推行重点行业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任务”,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深圳力量。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