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21-03-23 11: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学说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王定毅

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的党建实践,如果以“问题导向”为中心来总结,可以概括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正视、分析、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以“严”为手段,以构建高效的制度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学说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中央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通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著的成效,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指导。其中“问题导向”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哲学逻辑,创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立了在治党方面“问题导向”的具体逻辑,并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有了新的发展。

一直面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之一

马克思认为,“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世界历史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样证明这一点。党的建设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为了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种净化、完善、革新、提高是针对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来的,而非人主观决定的。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民族还是国家,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均非容易之事。对于政党,同样如此,对于执政而且长期执政的政党,更是难以做到。直面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之一。成功的经验,并不必然能被坚持下来,而且,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成功的经验本身也需要在坚持中发展。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迫切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毛泽东传》的作者、美国学者罗斯·特利尔认为,执政者的使命,就是要根据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有效解决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执政成功与否,主要也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上。治国如此,治党同样如此,正是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问题导向”为主线,以创新的方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及“问题”一词共3次,分别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我们的责任,就是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全国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会制度建立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公开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它表明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的新的党的最高领导人,将以“问题”为主线来应对党内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问题导向”,是2013年9月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有两个特点各方面反映很好,一个是领导带头,层层示范,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另一个就是“聚焦作风,体现问题导向,抓得比较实在”。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着重提到“问题导向”,即“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中“问题导向”的具体逻辑

“问题导向”,即以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这种导向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注重实践,将问题与答案相承接,更注重解决问题。“问题导向”,作为一种学术概念,具有多种解释,在不同领域也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问题导向”又具有什么特定含义呢?笔者以“问题导向”为关键词,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进行梳理,发现具有以下内在逻辑关系:

1、为什么要坚持“问题导向”?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从根本上推动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本质的内在规定,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抓住问题,就抓住了矛盾,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矛盾。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刻总结道“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问题导向”本质上就是矛盾导向,就是唯物辩证法导向。

2、如何发现和分析问题?

如同矛盾一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在于如何发现问题。以不同的世界观为指导,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求坚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分析时代中发现问题,把握历史的脉络,找到发展的规律。在个人发现问题的同时,还需要鼓励群众、干部讲真话、提意见,让问题表现得更加充分。对待这些问题,要不回避、不掩饰。发现问题不等于会分析问题,只有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科学分析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指导。这个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所坚持的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导向”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并非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从而使问题越积越多,以致尾大不掉。“坚持问题导向,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这种勇气不是对付敌人的勇气,而是自我革命的勇气。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世界上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对于政党组织也是如此。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更难能可贵。

第二步,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于从具体问题入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改起。”因为只有解决具体问题,才能“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第三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没有正确的次序,极有可能导致杂乱无章、主次不分、毫无成效,故“特别是对需要侧重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提前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将问题排序,明确重点推进的方向。

第四步,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第一、二、三步立足于现实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但具体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聚焦体制机制顽疾”。

第五步,以什么标准检验问题得到解决。解决问题具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既使已经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决,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问题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经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反弹复发。”而对这一切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人民,因此,最终的评判权是人民,解决问题要“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三“问题导向”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的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党建工作部分深入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之后,明确指出,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并由此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表明,在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中,问题导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治党征程中,不仅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而且要将这一逻辑视为“战略定力”,一以贯之地发挥强大作用。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无论在党的整体建设还是具体某一领域的建设,均是先提出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发现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以制度的方式将成功经验固定下来。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的党建实践,如果以“问题导向”为中心来总结,可以概括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正视、分析、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以“严”为手段,以构建高效的制度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党性教研部副教授、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博士)

【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度青年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研究”(课题编号SZ2020C001)阶段性成果】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