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让父母告别羞涩 让孩子远离暴力

2021-03-30 16: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如果把羞于表达比作亲子代际鸿沟的此岸,那么它的彼岸则是暴力表达。暴力表达不啻是肢体冲突,还有可能是让孩子一直身处于冷暴力之中,比如不和孩子亲昵,对孩子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嘲笑孩子无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等。

■海舟

父母只有多读孩子的书,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欲,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所以说亲子阅读才是避免亲子表达滑向暴力边缘最有效的方法。

在人际交往上,人们把“逢人且说三句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看作是城府高深的表现,劝人不要轻易敞开心扉,以说三分藏七分,让人看不穿、猜不透为最高境界。受这种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含蓄和内敛的国民性格,男性把表达爱意看作“肉麻”,女性把回应爱意当作“害羞”,“羞答答的玫瑰”就这样静悄悄地开了几千年。

对爱人如此,对孩子更是如此,父母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囿于尊卑长幼的等级观念,就是不愿意或者不善于在口头上表达对孩子的爱意。

“我爱你”这句外国人天天挂在嘴边的“三字经”,我们的父母怎么说都说不出来,长期的“爱你在心口难开”,使亲子间产生了小小的间隙,这些间隙不断累积,最终变成了无数问题的根源: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常常拿他们跟学霸孩子作对比,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的父母从不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沟通对象,只要求孩子“听话”,却忽视了孩子对精神世界的个性追求。

如果把羞于表达比作亲子代际鸿沟的此岸,那么它的彼岸则是暴力表达。

暴力表达不啻是肢体冲突,还有可能是让孩子一直身处于冷暴力之中,比如不和孩子亲昵,对孩子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嘲笑孩子无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等。

打击孩子可以说是很多家长的“拿手好戏”。每当孩子遇到什么坎,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安慰,而是否定,他们似乎从来不担心孩子自卑,只怕孩子骄傲,从来不担心孩子平庸,只怕孩子出格。

殊不知,父母的打击和差评所造成的伤害,很可能让孩子长期处于羞愧、自卑等情绪中。而且,相比肢体暴力,冷暴力带来的伤害更隐秘,也更难消除,甚至会影响孩子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更极端的情况还可能直接毁掉孩子的一生。

暴力沟通之所以受很多家长青睐,是因为它有时候看起来很“有效”。实际上它不仅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认同并感恩父母,反而会招来更多的抵触和暴力。

朋友送我一套《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丛书,其中最让我感兴趣,也最能打动我的是《女儿,爸爸在》以及《写给儿子的情书》这类表达家庭伦理与情感的散文,我认为它们才是全套丛书核心价值的集中表达。

这些图书都是孩子们喜欢读的,也是为人父母的必读书目,更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因为父母只有多读孩子的书,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欲,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所以说亲子阅读才是避免亲子表达滑向暴力边缘最有效的方法。

亲子阅读还是提高亲子表达效率最快捷的通道之一。多少父母,要么迷失于羞于启齿的木讷状态而不自知,要么游走在语言与情绪暴力的边缘而不能自拔,苦于找不到亲子表达的良方。《写给儿子的情书》传递了为人母者的至柔至刚,至情至性,让我们感动之余也深切地体会到:母爱要说出口。这就是亲子阅读的魅力所在。和你的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一起成长。从此,让父母告别羞涩,让孩子远离暴力。

(作者系文化学者)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