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富贵怕见花开

2021-04-27 16:48 来源:深圳特区报
花一旦盛开,结局就只有一个,凋谢。但很快家道衰败,那些子孙们始则挥霍祖产,任性狂赌滥嫖;祖产败光了,自然成了街头巷尾的乞丐。表面上看,曾国藩要求子弟奉行的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富贵时低调节俭、克制忍让。

■刘云生

花一旦盛开,结局就只有一个,凋谢。所以,花开富贵,固然可喜可贺,但也可忧可惧。

富贵花开是传统中国家庭的梦想。梦想归梦想,总有一些智者在吉祥愿景中发现富贵之花背后的危机与风险。明代许云邨告诫儿孙,富贵怕见花开:“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许云邨:《许云邨贻谋》)——一户人家门户太盛,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人有人,说起来是富贵荣华,有余不尽。但按照自然规律,花一旦盛开,结局就只有一个,凋谢。所以,花开富贵,固然可喜可贺,但也可忧可惧。

左宗棠早年功名无望,后来遭逢时运,以小举人高升拜侯,也就在数年之间。人生高光时刻,他写信告诫长子左孝威:“富贵怕见开花。我一书生,从枯寂至显荣,不过数年,可谓速化之至。绚烂之极,正衰歇之征。”(吴庆坻:《蕉廊脞录》)——但凡花开到最好看的时候,也就是衰败凋残的时候。

花开富贵的背后,许云邨、左宗棠为什么会如此忧虑?最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诱坏子孙。家境殷实,家道兴隆,看起来是好事喜事,但大多家庭就会宠溺放纵子孙,无形间会传递给子孙一个错误信息:家中银山高耸,金山不倒,几代人都吃穿不尽。骄奢淫逸、攀富斗富的习气油然而生。纪晓岚看透人情世情,特别训诲子弟说:我曾经见识过很多世家大族,家道隆盛的时候,位高权重,势力强大,生杀予夺,恣意妄为,确实是无人能比。但很快家道衰败,那些子孙们始则挥霍祖产,任性狂赌滥嫖;祖产败光了,自然成了街头巷尾的乞丐。

二是招人忌刻。富贵花开,说起来福势双全,有钱有位,有权有势。但所谓福势,无非就是短暂的彩虹,炫眼的幻影。不仅带不来安宁祥和,还会引发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外界的羡慕嫉妒恨,埋下祸根。

如何化解富贵花开背后的风险与危机?

第一,辨识人情,明白事理。位高招嫉,钱多伤身,这是人情,也是世情。清代中兴名臣、近代海军创始人彭玉麟官居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位高权重。但他给弟弟的信中却说“日坐针毡,日受油煎”。为什么?“象以齿焚,麝以香殒”——大象就是因为长了象牙,才招人焚烧杀死;麝就是因为有了麝香才招人围猎丧生。明白了这个道理,花开未必就是富贵之极,反而可能是凋残之兆。

第二,谦逊守正,自立自强。曾国藩置身通显后,不停写信告诫家中子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家道兴隆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家道衰败的时候怎么办,身居官位要考虑下台后怎么办。

表面上看,曾国藩要求子弟奉行的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富贵时低调节俭、克制忍让。但究其实,这是曾国藩对社会规律的一种反思和反省:人生衰荣就在转瞬之间,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自力振作,不可依赖父祖辈的福势,最后自甘堕落。

第三,积德行善,惠及社会。洪应明的《菜根谭》将富贵按照来源区分为三种:富贵名望利益,凡是由积德行善而来,有如山中林间的花,水土养分,空气阳光,一派天然,自然就舒展有序,年年岁岁,应季而发;凡是由建功立业而来,还算是花盆的花,可以移栽剪裁,有的留养,有的抛弃;如果单纯靠权力权势获得,那就只能是瓶钵中的花,既无根茎,也无养分,全靠人力维持,凋谢零落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

这是古人教导子孙如何面对富贵的三种应世智慧。但在彭玉麟看来,如果跳出富贵花开的迷魂圈,衣求温暖,食求果腹,夜眠六尺,菜根吃出橄榄味,这才是生机勃勃的快乐人生。

(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不动产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