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要闻 > 

党代会“云采访”第三场畅谈社会民生建设

2021-04-30 18: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29日晚,在市第七次党代会“云采访”上,5位党代表走进网络演播室,围绕“社会民生建设”主题,回答市民、网友、媒体广泛关注的问题。易黎认为,新一轮医改以来,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在医疗资源、医疗水平、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建设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9日晚,在市第七次党代会“云采访”上,5位党代表走进网络演播室,围绕“社会民生建设”主题,回答市民、网友、媒体广泛关注的问题。深圳特区报记者任宪平摄

■深圳特区报记者黄子芸宁若鸿

29日晚,市第七次党代会“云采访”第三场举行,5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党代表围绕“社会民生建设”主题接受采访。“交通出行快捷方便”“教育教学工作紧跟时代发展”“软硬条件改善、师资起点提升”……党代表们从各个方面深刻感受到了民生改善。

1

谈交通运输:

“高标准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交通典范”

“关于交通运输工作民生建设,我们的目标是高标准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交通典范。”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道路建设一部副部长许岩介绍,接下来在轨道方面,要建成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网络,完成轨道交通四期工程,高质量推进五期工程建设,打造10分钟轨道接驳圈;在公交方面,打造全国公交服务最优城市,率先实现主要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准点服务全覆盖;慢行方面,打造可持续街道、完整街道,强化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肌肤”作用;停车方面,增加机动车泊位100万个以上;绿色方面,推进我市运输方式和能源结构转型,创新研究交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为实现交通出行“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许岩透露,未来将有以下新举措:

一是将加快推进多层级区域铁路一体成网。加快穗莞深城际南延、深惠城际、深大城际及大鹏支线轨道规划建设工作;二是构建支撑创新要素集聚的路网体系。加快深中通道建设,规划预留伶仃洋公路通道、深圳外环高速西延,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的多元跨江通道体系,加快机荷-惠盐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建设,加强深圳对粤东地区辐射能力;三是创新推动大湾区低空飞行网络建设。打造立足深圳、辐射大湾区的多元化的低空飞行服务网络。推动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工作实施;四是形成“海上大湾区”多元服务层级。构建由邮轮母港、客运码头、公共游艇码头等多层级水上客运网络。五是加快推进深港跨界设施功能优化。推进皇岗口岸货检区改造等工程,形成更加完善的“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深港跨界货运组织体系。

2

谈智慧医疗:

“将智慧医院建设作为今后重要基础性工程”

“智慧医院除了优化流程、让市民就诊更便捷、更智能以外,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政二党支部书记、医务部部长易黎表示,医院的日常运营需要依靠科技使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精细、精准。他同时谈到,“和国内一些先进的兄弟医院相比,我们仍有不足之处,例如在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医疗大数据的挖掘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易黎表示,接下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会将把智慧医院的建设作为今后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以此助推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支撑保障高水平医院建设。

易黎认为,新一轮医改以来,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在医疗资源、医疗水平、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建设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比如,新建了一批医院、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等一批名院名校,现在全市有7家公立医院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行列,有7家医院进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前100名。但对标打造建设中国“深圳样板”、实现“病有良医”的战略目标,易黎表示目前仍存在一些距离。“例如优质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优势的学科和医院的布局还有不合理的地方等等,‘十四五’期间,我们在‘三医联动’,优势资源和基层医疗资源联动、医防融合项目推进、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他还呼吁,现在全市正在开展大规模人群疫苗预防接种,有利于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希望更多市民积极参与疫苗注射,并保持好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用公筷等良好健康习惯。

3

谈基础教育: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重在对‘人’的培养”

“扩大办学规模真的是民心所向。”深圳中学竞赛指导中心副主任、初中竞赛体系主任、高级教师钟茜已从事初中教育工作21年,深刻感受到家长和学生对升学问题的焦虑与期待。她表示,“十三五”以来,深圳新改扩建198所公办中小学、新增近400所幼儿园,新增近39万个学位。深圳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做到“幼有善育”,还在“学有优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深圳市优质普通公办高中的学位逐年快速增加。

钟茜认为,扩大办学规模,不仅要保“量”,同时还要保“质”。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需要尽快完善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学校在扩招后出现的实际困难,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应对青黄不接的师资现状。

钟茜注意到,深圳近年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在推进教育均等化发挥了先行示范的作用。深圳的教师队伍吸收了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人才招聘和培养机制,使深圳市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平均水平从整体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公民办学校之间实施对口帮扶专项工作使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加大对城中村学校的改建帮扶力度也从资金、硬件设施、师资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薄弱区域的办学条件。

“深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重在对‘人’的培养。”钟茜建议,深圳要坚持做好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把党史教育、深圳精神与深圳教师未来发展融合在一起,设计具体的活动项目,激发深圳教育者的内驱力。同时,希望深圳能加大对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深圳市未来发展吸引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4

谈生态治理: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改善了水体水质和河道区域面貌,居民生活舒适感也得到提升。

宝安区水务技术监管中心质量安全监督一部部长李文哲从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中总结出一些深圳的治水经验:深圳的水污染治理从市到区都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遇到难题主要领导亲自到现场解决,这种力度是深圳治水取得成功的关键;深圳水污染治理由水务部门牵头,住建、城管、规划等各部门参与,街道专职领导负责,定期召开多部门联合的水污染治理会议,形成了强大治理合力;牢固树立全流域治理理念,从源头排水户到末端污水处理厂统筹考虑,对流域内水污染、内涝问题统一解决,一次性根治;对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城区,坚决采用雨污分流的技术路径;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治水,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理解治水中带来的暂时不便,支持治水,通过民间河长等方式让群众参与治水,并通过群众监督,让治水达到更好的效果。

“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这既体现了深圳治水的高标准,也显示了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作为一线水务工作者,李文哲看到茅洲河从群众掩鼻而过、背水而趋、闭窗而眠的黑臭河流到成为连续举办龙舟赛的深圳城市新名片,大沙河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被称为深圳的“塞纳河”,这些成绩让深圳治水人十分自豪。他提出,近4年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治理,深圳的河流已基本恢复健康,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河流长治久清需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爱护。

5

谈市场监管:

“让侵权者无路可走,为创新者保驾护航”

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也是深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积极性?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稽查局基层干部方灿宇表示:“一贯以来,我们都坚持两手抓,一只手拉,鼓励创新创造,一只手压,打击侵权假冒,今后也将长期坚持。”

“让侵权者无路可走,为创新者保驾护航。”方灿宇说,在鼓励创新方面,会优化服务体系,建成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精简程序、压缩时间,提高知识产权业务的办理效率和便利度;坚持高质量引领政策设计,引导社会资源向重点产业倾斜;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的能力。在打击侵权方面,会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修订《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实现市场监管、公安、海关等部门“五位一体”快速协同保护;加大行政保护的案件查办力度和司法保护的惩罚性赔偿力度。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近年来,深圳食品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但如何进一步提升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方灿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软件建设、硬件投入和源头治理三个方面,打好市民舌尖保卫战。坚持“三不”原则,不回避矛盾、不隐瞒问题、不推卸责任,市、区、街道三级和各食品安全相关单位齐抓共管,同时鼓励社会监督,引导社会共治;加大硬件投入,比如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覆盖面,让消费者把厨房看得明明白白,倒逼餐饮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每个街道都配备食品快检车、快检室、便民服务中心和食品安全科普基地,让食品安全触手可及;加强源头治理,建立覆盖全国的209个供深菜篮子基地,推进全市358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让市场变得干净整洁漂亮,同时继续打造“圳品”品牌,对标国际最好最优,建立严格的供深食品标准体系。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