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他把福建小吃带到毛里求斯

2021-06-01 14:2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毛里求斯,阿鑫带领华人涉过一个又一个险滩,特别在商业上,创造了许多奇迹,把家乡福建的商业文化也带到了非洲。阿鑫的故事不是很久远,它让我们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驱动力,是国家利益和消费者、生产者效用、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张麒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驱动力,是国家利益和消费者、生产者效用、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毛里求斯的福建商帮里,至今仍流传着阿鑫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一个海边城市的陆才新,人称阿鑫的年轻人上奏朝廷,请求准予福建茶叶在厦门出口。那时候,清廷执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片板不准下海,片帆不准入口”。因此,对这小商人的上奏给予“传旨申饬”:“明系由奸商怂恿,冒昧陈请”,使嘉庆皇帝十分生气,阿鑫也因此受到官府迫害。无奈之下,阿鑫去找年轻时闯荡马来西亚的父亲。于是,父子俩在异国做起了船舶运输生意。阿鑫租船、自己跑船,事业开展得很顺利。有一次,别人向他租船跑生意,狠赚了一笔,一打听才知道,别人是借船运输了一批华人劳工去非洲岛国毛里求斯。回到家里,阿鑫跟父亲提出自己也要到毛里求斯发展,父亲没有阻拦。

到达毛里求斯后,阿鑫很快展示了他的商业才能。来这里的华人大多为生活所迫,只想挣一些钱,最终还是要回到家乡的。他们各自为战,分散在城市、乡村,好比一盘散沙,只能自己管理自己,不能和当地政府对话,以确保自己的权益。

阿鑫首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阿新采公司。他自任经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海外贸易和在毛里求斯的饮食业。他经营一家福建风味的餐馆,生意火爆,毛里求斯政府的许多官员都是餐馆的座上宾。

有一天,几个做饮食生意的人来到阿鑫的家,诉说生意难做,请阿鑫帮忙出出主意。阿鑫问明情况后,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联合起来一起做。“你们有一个名,就叫福建小吃,经营的品种都一样,价格也都一样,连小店的摆设都一样,总之,什么都要保持一致。然后地点选在市区的各个角落,再选一个好日子,大家同时开张。”阿鑫绘声绘色地说。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当地人忽然发现,怎么一夜之间冒出了这么多的“福建小吃”,毛里求斯人不懂汉语,但他们认识这些笔画形象,所以很是好奇,纷纷涌进福建小吃店,食品的味道大合毛里求斯人的胃口,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福建小吃”便打出了名气,非常火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毛里求斯,阿鑫带领华人涉过一个又一个险滩,特别在商业上,创造了许多奇迹,把家乡福建的商业文化也带到了非洲。

阿鑫在毛里求斯华人社会中的声誉也越来越高。1821年,毛里求斯政府首席秘书长签发了一张担保执照,对他说:“你现在可以合法地去中国带移民来我国了!”阿鑫开创了华侨自由移民毛里求斯的历史,从此毛里求斯成为非洲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地。五年后,他带着源源不断的福建劳工到达毛里求斯岛。1871年,毛里求斯岛的路易港已经有一个被称为“中国营地”的居住区。19世纪80年代,广州、顺德等地的广府人也移民毛里求斯,到20世纪初,毛里求斯形成了福建商帮、客家商帮、广府商帮。

阿鑫的故事不是很久远,它让我们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驱动力,是国家利益和消费者、生产者效用、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可这些效用和需要,是一直都存在的,难道一千年、两千年前的人们就不追求效用最大化吗?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这种驱动力没有促进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在今天却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呢?原因就是那个时候存在着全球化不可逾越的障碍,一个是物质性的障碍,交通和通讯问题;另一障碍就是种种不合理的制度约束市场的发展。因此,只有消除这些障碍,经济全球化才有种种可能。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