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1-06-22 17: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6月20日,由广东工业大学与重庆邮电大学共同主办,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承办,深圳报业集团、《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协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第四届“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工业大学召开。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赵鑫通讯员李晓婉)6月20日,由广东工业大学与重庆邮电大学共同主办,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承办,深圳报业集团、《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协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第四届“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工业大学召开。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键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重庆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徐仲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营造网络空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传播,是学术界、理论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一项重要任务,一种神圣使命。

中山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萍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接受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主要源于三个契合点,一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贵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相契合;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相契合;三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经世致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特质相契合。正是这三方面的契合性,使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实践和探索,成为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围绕“情感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主题发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可分为起点、过程、结果三方面。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化的体现。情感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进一步认识到情感因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总结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一是强化党对宣传、传播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共识的传播;三是扩大覆盖面,强化阵地平台建设;四是在全球化时代,提高对外传播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加强规律研究和特点研究,从历史中总结丰富经验,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好保障。

其他学者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项重要议题作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揭晓教授作会议总结时认为,本次会议呈现出规格高、水平高、范围广、处于重要时间节点的特点,此次会议对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引导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具有深远意义。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