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诗教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态

2021-07-06 10:35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不仅给予人们思想启迪,更能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诗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培养青少年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情感认同和价值认知的教育,它所需要的是长期而系统的培养与熏陶。

■刘金祥

诗教需要的是长期而系统的培养与熏陶。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与诗词相生相伴的优雅族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艺术长廊中的徽志与弦歌。先秦以降,吟诗作赋在我国便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活动。以《诗经》《楚辞》为肇端与源头的中国诗词,历经两千多年的演进迁变,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抑或风格都趋于完备臻于成熟。特别是经过时间淘洗最终沉淀下来的经典诗词,成为熏染和感化一代代国人的重要文化形态。

作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不仅给予人们思想启迪,更能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通过抉发解读古代经典诗词,人们不仅能够体味深蕴其中的思想感情,还能够在艺术欣赏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纾解心绪、提升修为,尤其是通过古典诗词作者与当代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不仅能够打开读者的思绪窗牖,而且能够锻造读者的精神品格。

古代经典诗词除了固有的文学和史料价值以外,还能够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和塑造当代文化品格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古典成为一种时尚,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赏诗品词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当酬答唱和成为一种文化常态的时候,我们也许就离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期不远了。

同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词更加凝练、更加纯美、更加精微,更富于隽永的情趣,更易于抵达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更有助于人们体验世界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妙。无论是行吟泽畔的屈原,还是漂泊江湖的杜甫,他们凭借壮丽诗篇在历代国人心中获得了永生;无论是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诗句彰显舍生取义的坚毅人格,还是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朽词章展现义无反顾的报国情怀,都始终激发和驱策着后人为了正义事业而担当和献身。

中华民族是一个浪漫豁达的民族,无论是远古时的诗经楚辞还是中古时的唐诗宋词元曲,国人用精美雅致的诗词形态,以及蕴藏其中的丰饶细腻而新颖别致的意境,构建和攀升中国形式美学的一座又一座高峰。中华诗词开启心智,蕴含着丰富而精良的教育资源,加之中国富有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诗教不仅在中国古代对于涵育人们精神品性具有潜濡默化的作用,在当下对于培植人们审美素养也具有目擩耳染的功能,是亟待传承和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质素。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国人常常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而作为语言结晶和心灵折射的诗词,是能够激活和唤醒一个人内心最柔软部分的艺术形式,诗词的意义和价值一旦深入人心和打动灵魂,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理念和生活轨迹。所以,提倡诗教就是提倡一种美育和情育,就是提倡一种旷达而高远的人生态度。

鉴于文化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如果没有前辈师长的精心讲解与悉心传授,作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诗词就很难被后人创作出来,久之诗歌文化的长河就可能断流和干涸。所以,开展诗歌教育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诗教的功能与作用最关键最显著的,就是培植青少年的发散型思维能力,特别是培植青少年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概括能力和语言精确表达能力。

鉴于诗教注重心灵教育的呈现与状绘,这就要求人们应以心灵作为摹本,以心灵之间的相互呼应为路径,逐步达到对人的自我世界的修正与淳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教不仅关乎当代青少年的身心修养和品性颐养,而且关乎全体国民的思想状貌和精神风骨,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感知系统、审美品位、情感世界和心灵境遇。

诗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培养青少年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情感认同和价值认知的教育,它所需要的是长期而系统的培养与熏陶。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