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要闻 > 

党的百年奋斗史照亮民族伟大复兴路

2021-07-26 17: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发展史,是创新史、自我革命史,更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深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科学认知,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发展史,是创新史、自我革命史,更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书写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站在新时代高度书写百年党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1921年到2021年,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每一项历史任务的完成都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条件愈加充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举例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贯通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现实、未来,把握这一主题,才能更加清晰认识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脉络。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广义看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理论探索和自我革命的历史,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一部百年党史,每一章都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功勋,每一卷都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表示,书写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必须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创造的伟大成就;突出我们党在创建先进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以改革开放大踏步赶上时代,推进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及取得的历史性贡献。“比如,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就是当代中国最具说服力的一项巨大实践成就。”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书写党的历史,就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根红线,贯通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和自身建设史,贯穿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反映百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不可逆转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耿化敏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深刻反映出党把党史和民族复兴史统一起来的历史自觉,深刻阐明党把握住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史规律。

从新时代高度阐明百年党史发展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是指导学界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书写与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纲领性文献。李正华表示,书写百年党史,应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大历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文明史衔接起来;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脉络、阶段性特征和内在演进的逻辑,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尤其要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比较中,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深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科学认知,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引。商志晓举例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讲话中提出的“四个伟大成就”“四个庄严宣告”,为百年党史书写与党史理论研究提供了总纲和框架;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明确阐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任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明确阐发,拓展了对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形态理论认识的新维度。此外,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和阐述,对于书写百年党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挫折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王广义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魂、立命之本,是激发全党奋力前行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更是百年党史书写与研究方法论上的重大启示。耿化敏提出,一是建立一种以初心使命为统领,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线的中共党史和中华民族复兴史的统一叙事。二是加强党史阶段分期研究,把握从“三阶段论”向“四阶段论”的认识升华,阐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整体逻辑,论证新时代作为新阶段的科学依据,揭示新时代区别于其他党史阶段的鲜明特质。三是开拓党的精神史研究新领域,作为深化党史研究的生长点和增长极,开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活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史研究,为百年大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构筑精神谱系提供学理支撑。四是深化百年党史经验研究,阐明这些宝贵经验既来自对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总结,也是应对现实挑战、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实践要求。

凸显哲学社会科学界使命担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不少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或在组织专题学习和研讨,或正走进基层、开展面向群众的宣讲活动,践行着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担当。李正华在近期组织的学习研讨中深有体会。他表示,要深化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研究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始终坚定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用党和人民的需求引领学术追求,以学术精品奉献人民;要立足中国实际,立足“国之大者”,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努力推动学术成果转化。

“身处伟大的时代,面对壮丽的事业,理论工作者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是被动等待者,而是积极创造者,必须在为党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奉献才智。”近期在山东枣庄参与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的商志晓表示,我们必须着力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公共知识,将研究成果融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所需要的探索轨道之中。一方面,要时刻保持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思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充分论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必然性和优越性,科学总结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及其经验,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论证和舆论支持。另一方面,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把思维重点放在现实需要上,把研究课题立足于现实要求之上,在研究成果中体现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之策。

学界正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党史研究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行体系化建设,加强学科体系支撑、人才队伍保障、社会需求保证和国际传播影响力,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着力点,是服务党的治国理政战略需求的迫切要求。耿化敏建议,加快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时代之问,阐释中国之治,加强学科整合贯通,发挥学科协同共建效应。

作为耕耘在党史教学与科研一线的工作者,王广义表示,期待学界同仁进一步努力,自觉担当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清俐

作者简介

姓名:张清俐工作单位: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