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要闻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国际金融枢纽的定位与路径

2021-08-16 10:40 来源:南方日报
透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世界级湾区是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的高地,需要国际化的金融体系支撑。

●刘佳宁李霞

透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世界级湾区是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的高地,需要国际化的金融体系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把握机遇、整合优势、强化联动,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这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性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为畅通“双循环”提供“强动力”

枢纽指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从经济地理理论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一个资源聚流型的网络化中心,国际金融枢纽可看作金融市场与资源交互的中心节点,各类要素通过金融中枢集聚、适配、调节,形成高效的金融生态循环,以更好地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贯通产业链全流程、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将更加注重发挥在资源配置和资金交互中的中枢调节作用,更加关注整体谋划和战略先导,更加侧重金融要素联动、协同发展,最终通过枢纽的建设,提升金融发展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四大核心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应具备四大核心功能,即要素联通功能、发展集聚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协同发展功能。

一是要素联通功能。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特征是网络联通,并以此作为全球或者某个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交换和扩散的节点,通过强大的资源吸收能力和立体化的空间联系,推动构成更大的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发展。珠三角地区和港澳都是金融发达地区,有序推进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需要在“三税区、三法律、三货币”架构下,突破制度性瓶颈约束,加速金融基础设施联通以及金融资源自由流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就是要从顶层设计角度推动不同框架下的金融市场、金融规则以及金融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突破地理限制,实现市场化双向自由流动、互联互通。

二是发展集聚功能。国际金融枢纽的形成,本质上是金融资源集聚的必然结果。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是金融集聚的微观基础和必要条件,这种距离的靠近有利于充分分享规模经济的好处,而大城市群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更容易产生金融集聚。广东是金融业大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要注重通过进一步放大广东金融业“大”的强劲优势,打造一批重大金融发展平台、金融集聚功能区等,以金融集聚的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等来提高金融发展质量,推动广东金融强省建设,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辐射带动功能。国际金融枢纽的辐射效应,是指以发挥中心节点的作用为根本,通过向外围和周边扩散影响,逐步实现更广领域范围内金融体系的完善和进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就是要实现金融发展的区际辐射,实现由散点化发展,到形成若干单体的金融增长极,再到几个区域性的准金融中心支撑,借助枢纽强大的吸附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有力粘合区域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链或周围区域产生联动增长。

四是协同发展功能。协同发展是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就是要整合湾区经济地理空间,建立扩展成熟、健全的金融地域系统,通过顺滑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借助金融一体化促进经济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突破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聚集,产业体系完善,尤其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形成,对生产性服务尤其是现代金融服务需求愈发强烈,加之金融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巨大的跨境资产配置需求。同时,湾区内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形成了多中心、复合型金融网络体系,集中了城市群、实体与金融、在岸与离岸、传统与新兴金融的组合优势,都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基于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发挥枢纽要素联通功能,顶层设计突破障碍,持续推动规则对接。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要以完善三地金融合作机制、加强金融规则和标准对接为抓手,通过产品互认、平台共享、政策互通、服务互利,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深融合的跨境金融联通体系,推动不同框架下的金融市场、金融规则以及金融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互联互通。

二是发挥枢纽的发展集聚功能,培育重大金融发展平台,提升优质资源吸附能力。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一批重要金融机构,完善深化自贸区、国际金融城等一批金融高端集聚功能区,以及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金融发展平台,通过载体搭建实现金融资源的吸附、积聚与整合重塑,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风险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资源配置中心。

三是发挥枢纽辐射带动功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格局重塑,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构筑“大金融”服务体系,围绕实施10大“金融+”工程,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金融资源投放,研究推动一批有首创性、引领性和显示度的重要金融举措落地。通过金融枢纽的辐射带动引领,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金融竞争和治理格局的重塑优化,形成湾区“内循环”与全球“外循环”的新型良性互动模式。

四是发挥枢纽协同功能,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形成协调有序、错位发展的金融发展空间布局。注重内部协同,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深圳广州湾区核心金融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协同其他城市共同打造若干特色金融功能区,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水平,最终实现金融资源湾区便利流动和高效配置。深化外部协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提升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等地位,推动“一中心”“一枢纽”有机联系、错位发展。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