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要闻 > 

先行示范打造“飞地司法”的“深汕样本”

2021-08-31 18:08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汕合作区法院探索形成“信息化+”的智慧审判模式。深汕合作区法院积极推进诉源治理。深圳向东120公里,一座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正从昔日的农村快速崛起。

 深圳向东120公里,一座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正从昔日的农村快速崛起。这座崛起中的新城,作为区域协调发展“飞地经济”样本,已成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飞地治理模式和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三个首创者”。

创新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自2020年8月31日正式揭牌以来,作为全国首个“飞地”法院,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汕合作区法院”)紧紧围绕合作区经济发展大局,践行司法为民初心,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一流法院建设,着力探索“飞地司法”模式,为服务保障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发展、“双区”建设、深汕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以干事创业情怀建立全国首个“飞地”法院

在深汕合作区法院,一则“白衬衫变黄衬衫”的趣闻至今为人津津乐道。那是筹备深汕合作区法院的火热岁月,深汕合作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彬带领干警忘我投入工作。一天早上,张彬晒衣服时愣住了:昨晚放进洗衣机的白衬衫竟然变身“黄衬衫”!原来,时值深汕合作区雨季,泛黄的自来水将白衬衫染成了黄色。

如今的深汕早已水清河畅,但草创时期的趣事却深深留在了深汕法院人的记忆里。对于深汕合作区法院初创者而言,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硬件基础条件差、人员紧缺的困难。“当时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的工地,条件很艰苦,一个人要干好几个人的活儿,但没人计较,反而都憋着一股劲:把事儿干好。”张彬回忆说。

深汕合作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杨海军深有同感。“刚来时就8个人,办公楼也临时设在一处旧厂房里。”2020年8月,杨海军接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安排的一项重任:到距离深圳市中心120公里外的深圳第“10+1”区,参与筹备建设深汕法院。面对这个紧急任务,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改革前沿。

正是这股干事创业的情怀,深汕合作区法院初创者们在两个月内,高效完成了临时审判大楼的功能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法院运行规范制度建设,以高标准顺利完成了深汕法院的揭牌仪式。深汕合作区法院的成立,标志着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司法体系正式创立,全区“飞地”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将加快深汕合作区重塑基层治理逻辑、重构基层治理秩序的法治进程,为服务保障发展保驾护航。

体制顺了,机制活了,人才进来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作为‘飞地’法院第一代创业者,我们必须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张彬将自己和干警们定位为创业者,为深汕合作区法院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奋斗的底色。

发挥司法职能积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4月23日上午,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某技术有限公司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深汕合作区法院法官。他们深入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易发生的法律问题和存在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深受企业欢迎。

“建院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样精准为深汕合作区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汕合作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勇介绍说。

为此,深汕合作区法院主动作为,组建司法调研团队深入合作区四镇了解司法需求,最终形成《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关于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并于2020年9月28日发布。该《司法保障意见》详细规范了保障深汕合作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去年11月24日的第一宗刑事案件宣判,正式揭开了深汕合作区法院充分利用审判职能服务保障深汕合作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序幕。”曹勇回忆道。随着深汕合作区经济步入正轨,司法需求快速增长,刑事、民商事各种矛盾纠纷和案件纷至沓来。深汕合作区法院克服司法资源供需矛盾、审判条件有限等困难,积极履行审判职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自2020年10月1日正式收案以来,截至2021年8月23日,深汕法院共受理案件2111件,共审结(执结)案件1296件,有效维护区域和谐稳定发展。

推进“飞地”社会治理同样离不开法治环境的培育。为此,深汕法院还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切实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与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备忘录》,共同建立“校园法治宣传工作室”;积极参加深汕合作区“12·4”国家宪法日等普法宣传活动;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深入四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服务活动……深汕合作区法院用一个个有传播力、有渗透力的法治宣传活动为“飞地”治理提供法治软环境,为建设法治深汕打好基础。

以“深圳标准”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这笔钱我要了2年都没有要回来,没想到法院5天的时间就给我要回来了,而且在没有花费一分钱的情况下,非常感谢深汕法院。”今年4月29日,当事人余某及其家属来到深汕法院,将一面印有“依法调解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了立案庭工作人员手中,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人民法院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服务人民,所以建院之初我们就琢磨:如何满足深汕人民司法需求,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汕合作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江驰表示。

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这个深圳最年轻的法院志存高远,以“要把深汕法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法院”为目标,高标准提供高效便捷司法服务,回应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开局就乘上“智慧”的快车,建设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智慧法院,探索形成“信息化+”的智慧审判模式。截至2021年8月23日,深汕法院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共1845件,网上立案率达90.7%。此外,“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司法管理、电子卷宗全覆盖已成为深汕法院工作的常态。

——聘任12名具有广泛社会代表性的首批特邀调解员,参与社会治理。

——建立值班律师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8小时”外走进鲘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明法释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走访慰问辖区困难群体,把关怀送到心坎上。

——高效完成首件线上司法确认案件,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与四镇共建驻镇诉讼服务站,推进诉源治理,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家门口”一站式诉讼服务。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一个个为群众办实事的举措,一幕幕为群众解难题的画面,都无声地诉说着深汕合作区法院不忘初心、司法为民的使命担当。

改革创新再出发,砥砺奋进正当时。张彬表示,深汕合作区法院将矢志不渝地依法公正高效履行审判职能,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深汕合作区打造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周其丽文/图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