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要闻 > 

广深“双城联动”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2021-09-06 10:37 来源:南方日报
推进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既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战略要求,也是广东“十四五”规划确立的重大工作部署。在顶层战略已经制定的背景下,亟须探索和构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路径。

■涂成林

推进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既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战略要求,也是广东“十四五”规划确立的重大工作部署。2021年4月颁布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新格局,强化广深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广州、深圳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也将“双城联动”发展作为支撑、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因此,在顶层战略已经制定的背景下,亟须探索和构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路径。

激发区域发展的“双子座”城市正效应

当今时代,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格局与趋势。一方面,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各种资源要素需要在更广阔的空间区域内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区域内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等既形成了对各种发展资源的“虹吸”效应,也成为参与和引领区域乃至国际竞争的主导性力量。这种格局和趋势,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既带来新的机遇,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在当前区域和城市发展新格局中,基于发展资源、规模扩展和梯度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在世界各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群、大都市圈内,出现了原先的单核驱动、单中心城市结构逐渐被集聚与辐射功能更为强大的双核驱动、双中心城市结构所取代的情形,呈现出区域发展“双子座”城市效应。其中,一种是竞争互耗的“负效应”,另一种是联动互促的“正效应”。我们应力求激发“正效应”,让同处于一个大城市群、大都市圈内的“双子座”中心城市,通过顶层设计、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引领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世界上一些巨型的“双子座”城市如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我国的北京—天津、成都—重庆等都已经或正在通过市场调节、政策协调等方式实现了产业分工、共同发展。还有一些区域内体量、规模不够对等的“双子座”城市,都在主动建构可以联动发展的“双引擎”发展模式。

广州、深圳是同处于珠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规模体量不相伯仲的“双子座”城市,在“双区驱动”的政策红利背景下,应充分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双子座”城市联动互促、共同发展的经验,真正实现双城联动、双核驱动、比翼齐飞、协调发展的正效应,使广州、深圳成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擎。

建构“双城联动”的不同模式

目前,国内外城市群、大都市圈的“双子座”城市,由于其发展基础、发展动力、发展历程各有差异,导致它们的竞合关系与协同方式也不尽相同。梳理国内外“双子座”城市竞合发展的现状,可以发现“双城联动”有三种基本模式。

一是优势互补的产业联动模式。研究表明,互补性是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当城市之间存在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供求关系时,才会出现弥补自身不足、建立相互作用的必要性。“双子座”城市间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同城化发展的趋势也为城市间资源、人口的快速流动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协同的叠加效应的“双城联动”的前提条件。如以金融业和生产服务业为主的纽约、伦敦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费城、利物浦的“双城联动”,就是这种优势互补型的产业联动模式的典型案例。

二是全域协同的全面联动模式。区域内的“双子座”城市基于各自发展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对接、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社会协同等各种方式,追求同城化的发展目标,实现1+1大于2的规模发展效应。广州—佛山、北京—天津等“双子座”城市正在进行的同城化发展探索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

三是合作共建的重点联动模式。区域内的“双子座”城市,通过产业、平台、项目等的合作,通过空间的对接,形成双方共占利益的产业园、产业带等发展平台和廊道,从而实现双方在重点领域的合作与共赢。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共享硅谷、101公路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就是典型案例。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出的一项关键措施,就是在重庆市和四川省的毗邻地区合作共建9个跨行政区的功能性合作平台,这个经验值得广州、深圳借鉴。

确立广州、深圳“双城联动”的战略路径

广州、深圳都是经济规模超2万亿的超大型城市,虽然经济实力相当,但发展历史截然不同。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和国家中心城市,拥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教育、医疗、文化、人才、科技等资源优势,在现代服务业、国际商贸、航运物流等领域尤为发达;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设立的经济特区,具有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创新人才等的比较优势。因此,应以优势互补为基础,构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具体而言,就是以优势互补为内生驱动力,以产业联动带动交通、科技、就业、生活、旅游等的全面联动,加快构建广州、深圳多层次“双城联动”、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发挥广州、深圳的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形成优势叠加效应。建议广州、深圳从携手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战略高度着眼,将广州的科技资源、创新平台、高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深圳在创新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创新机制进行链接、整合,使广州、深圳的创新资源实现“双城联动”。同时,广州、深圳还可以瞄准未来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新领域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通过优势叠加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第二,释放交通一体化、生活同城化在“双城联动”发展中的支撑效应。城市间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是实现双城联动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织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拉近广州与深圳的时空距离,为创新要素、产业资源在“双城”间的高效便捷流动创造条件。同时,加快打破“双城”市民在就业、医疗、购房、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行政壁垒,尽快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同城化、居民生活一体化,“双城”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双城联动”发展大格局。

第三,合力打造广州、深圳“双城”产业深度合作示范园区。随着广州、深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原处于城市外围的产业项目已逐渐进入中心城区,产业外迁和功能疏解已成为必然。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通过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打破行政壁垒,在“双城”毗邻区域合作共建承接中心城区产业外迁的深度合作示范园区。目前,南沙国家新区拥有“三区一中心”功能定位优势、紧邻深圳的地理区位优势、后发展区域的空间载体优势,是建设“双城”产业深度合作示范园区的最佳区位。建议广州、深圳加快在南沙联合布局打造示范性的合作共建项目和枢纽型的联动发展平台,率先推动“双城联动”发展项目落地,从而快速形成叠加示范效应。

作者系广州大学二级研究员、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本文系广州新型智库决策研究成果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