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妇女运动*
作者:赵佳佳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妇女运动方兴未艾、经久不衰。当地妇女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抗战宣传、物资供应、战勤保障、情报工作甚至武装斗争,为华南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妇运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类妇女组织的成立、推进妇女解放以及发展统一战线等共同促进了广东妇女运动向纵深发展。
一、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妇女运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地区的军政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广东地方当局对民众运动的态度转变,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妇女运动随之高涨。
(一)重建广东省委,制定妇女运动正确方针
全面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就积极开展妇女工作。1937年7、8月间,中共广州市妇女支部安排一批党员到市妇女会工作,通过妇女会这个合法组织开展妇女群众工作。8月13日,在中共汕头工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汕头市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为“青抗会”),会员有200多人,妇女占1/3,“青救会”组织了几个随军工作队、服务团,到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参加的女同志有90余人。[1](P59)193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重建,设立妇女工作部和妇女工作委员会,张月霞担任妇女部长和妇委书记。各地党组织根据省委做法,也分别设立妇女部或妇委,有条件的基层还成立了妇女支部。党通过各级妇女组织,充分发挥女党员和进步妇女的骨干作用,利用各妇女团体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8、9月间,中共广东省委妇女部在广州召开妇女干部会议,提出:“要动员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日活动,范围从城市扩大到乡村。”[2](P3)同时广东党组织也比较注意同国民党的合作策略:“一开始便为未有对立的团体独立的运动,多以合法地进行工作和尊重他们领导,避免摩擦,他们也就比较的放心前进。”[3](P29)制定正确的妇女运动方针,同时注重和国民党广东当局的合作,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妇女群众中扩大政治影响,推动妇女工作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推动妇女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抗战初期,广东妇女团体很多,但各自分散活动,力量不集中,随着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开展,各妇女团体纷纷要求成立一个统一的妇女组织领导机构。中共广东省、市领导研究认为当时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妇女组织的条件还不成熟,于是决定先建立一个“妇女团体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妇女抗日救亡活动各项事宜。根据党的指示,经共产党员黄梅棣、梁薇娟等人串连发动,由省、市妇女抗敌后援会、市妇女会等团体发起组织“广东妇女团体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女界联合会、市妇女会、女权运动大同盟、基督教女青年会。以后陆续参加的有省、市妇女抗敌同志舍、车衣女工会、中大女同学会等。“联席会议”的成立,对统一广东妇女运动起了很大作用,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局面。但“联席会议”并非权力机关,无法有效动员所有妇女团体参与救亡运动。在我党推动下,由宋庆龄领导,于1938年9月19日成立“广东妇女团体抗敌工作协进会”(又称“救国工作协进会”),同时废去“广东妇女团体联席会议”,10月3日,发表了成立宣言。宣言指出:“广东妇女团体,在抗战一年来的过程中,各个团体自觉地做了不少的抗战工
作……但在抗战已到第二阶段的时候,保卫武汉与保卫广东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还[要]动员大多数尚未觉醒的妇女,充实战时工作……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组织产生”。[4](P279-280)广东妇女团体抗敌工作协进会是推动和联络全广东妇女团体的中心组织。由此,广东妇女团体从分散走向统一,形成了一致抗战的员面,充分发挥了妇女团结抗战的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