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党报理论新高地

2021-10-13 15: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当前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理论探索可以发挥多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总结深圳的改革开放经验,提炼和宣导“深圳模式”“深圳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从中提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和政府治理理论。

张卓元

辛鸣

王润泽

何东平

冯兴元

李凤亮

陈金龙

侯欣一

秦德君

郭万达

谭刚

陶一桃 (排名不分先后)

  编者按

  理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与灵魂,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自2010年9月扩版以来,今天出版500期。11年来,《理论周刊》一直聚焦“改革开放”,总结“特区经验”,诠释“中国道路”,不遗余力地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进一步办好《理论周刊》,特邀请部分长期关心深圳发展的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他们期望《理论周刊》汇集思想先锋,发出特区的改革声音,助力深圳先行示范,探路中国之治。如今,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党报,党报理论版要站位更高,眼界更广,思想更深,承担为深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理论探路者使命,《理论周刊》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党报理论新高地。

  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鼓与呼

  ■ 张卓元

  在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出版500期之际,谨此表示祝贺。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作为经济特区的党报理论版,《理论周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周刊》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主线,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特区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希望《理论周刊》不断总结提炼宣传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伟大实践,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鼓与呼,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理论支持,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整理)

  回答国家道路与特区探路

  ■ 辛鸣

  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在迎来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出版500期之际,我用毛泽东曾经引用和说过的话,与《理论周刊》共勉。

  一句是毛泽东引用列宁的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阐释了一个事实,也讲出了一个道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这样走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样走来的,深圳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更是这样走来的。回应时代呼唤,反映实践诉求,及时地通过解放思想,通过理论突破、理论探索、理论创新回应和推进实践,是深圳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辉煌走向辉煌的不二法门。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越来越多的“黑天鹅”事件出现,尤其是西方社会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而与之对应,中国社会70多年的稳健发展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让“中国之治”风景这边独好。对于深圳来说,这集中体现在敢闯敢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用实践回答了“国家道路与特区探路”“国家需求与特区担当”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就是毛泽东讲的第二句话,“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走中国道路,当然要有中国道理,而深圳实践为中国道路探路,中国道路成功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最根本的当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道理”。但是这一“道理”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把它体悟好、体现好并且进一步丰富好,同样需要新闻理论媒体阐释好研究好,《理论周刊》大有可为。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要有全国格局和视野 要有特区精神和视角

  ■ 王润泽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出版500期。500期,代表着一种品质和坚持。

  党报理论宣传是主流媒体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党报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准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读者理解党和国家重要政策决定、凝聚团结人心的有力武器。深圳特区报的理论版要办好,不仅要有全国的格局和视野,更要有特区的精神和视角。要把握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国家道路与特区探路之间的关系,凸显特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创新。这要求《理论周刊》找准特区发展的典型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探赜求索,勇敢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理论探讨,或笔耕不辍开拓舆论引导新路径,多方位多角度,利用融媒体优势,主动发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落地开花结果。

  多年来,《理论周刊》已成为党报理论刊物中重要的理论阵地。祝愿《理论周刊》继续保持在全国党报系统理论刊物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成为党报理论阵地的排头兵。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整理)

  为深圳“双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何东平

  “实践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来自亿万人民群众变革社会、变革世界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为实践服务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就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的理论结晶。我们积极地总结和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取得的理论成就,有助于汲取历史经验,有助于探索未来趋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和力量。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探索出了一条理论宣传的新路,备受业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的关注。《理论周刊》注重问题导向和读者意识,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权威解读,为深圳施政治市的科学化、体系化、理论化出谋划策。《理论周刊》对于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实效性、权威性、指导性,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和引导力,维护党报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这一伟力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其理论支持也必须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为此,我衷心希望《理论周刊》继续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探路,特别是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提供理论支持。让深圳的理论创新成为充满活力的理论创新。

  (作者系光明日报原总编辑)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何凡 整理)

  不负国家期望 体现特区担当

  ■ 冯兴元

  我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目前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创造制度优势,打造新的改革开放高地。

  深圳多元开放的深商文化和法治环境为全国所称道,深圳还是创新中心和产品开发中心。社会组织发育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深圳要不断发挥示范效应,发挥带动作用,不负国家之所望,体现特区之担当。

  理论探索可以发挥多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总结深圳的改革开放经验,提炼和宣导“深圳模式”“深圳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从中提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和政府治理理论。

  深圳改革开放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值得《理论周刊》探讨与总结。一是深圳的深商文化。体现为多元开放,四海一家。二是深商故事及其背后的深商企业家精神。三是深圳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四是深圳的法治和行政管理经验。五是深圳的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与治理。从中提炼出更为一般化的经济理论、社会管理理论或者政府治理理论,探讨这些,有利于形成深圳学派经济学,助益“中国经济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为文化自信激发思想先声

  ■ 李凤亮

  岭南多才俊,思想激风雷!

  近代以来的广东一直领时代风气之先,从康梁发动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再到习仲勋等老一辈领导人在粤率先推动改革开放,广东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常常“第一个吃螃蟹”“敢为天下先”。

  思想解放是经济社会变革的先导,40多年来,深圳不仅创造发展奇迹,更创造文化发展奇迹。如何打造“城市文明典范”,为“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是深圳社科理论界不能回避的时代之问。

  一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思想和理论创新上的条条框框,以国际视野和先行意识大兴理论创新之风,为文化自信激发思想先声;二是要进一步改进研究风气,因应社科研究“对策化、跨界化、国际化、技术化”的趋势,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以发现真问题、贡献新思想、体现新担当为导向,加快建设有力量、有作为、有影响的“深圳学派”;三是要进一步聚焦学术和现实前沿,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与未来城市、改革开放与先行示范、“一国两制”与港澳发展、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率先破题、设置议题、引领论题,形成开放型、有特色的理论创新生态。祝《理论周刊》越办越好,多出精品。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

  向世界讲述中国道路的思想阵地

  ■ 陶一桃

  11年不断探索之路,500期聚焦特区改革开放。在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出版第500期之际,不禁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理论工作者坚守的可贵与思想的力量。

  《理论周刊》是产生于中国最早、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中的理论阵地,这里不仅有率先改革的观念碰撞,先行示范的路径探索,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更有对中国道路的理论构建。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深圳不仅以其自身率先改革的实践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同时还不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理论周刊》应该成为承载理论与智慧的思想平台。

  《理论周刊》是发声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具有活力和前瞻性的理论讲坛。深圳独特的功能与使命不仅使其在实践层面上走在了中国深化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前面,使其成为了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经验与做法的探路者,而且还必然使其成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先行者。深圳已经开始了从出经验到出思想的关键性转变,而《理论周刊》应该成为让思想自由飞翔的天空。

  《理论周刊》应该成为构建中国经济特区学术话语权,向世界阐释中国道路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阵地,因而更加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真正影响世界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有既体现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及理论体系。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解决方案,正是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理论周刊》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作者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聚集重大课题贡献深圳智慧

  ■ 陈金龙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面临系列难题需要解决,如何认识这些难题,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解决这些难题,首先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以避免实践的盲目性,引导实践走向成功。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方面,在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方面,担负为国家探路的责任,这是党中央赋予深圳的使命。深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建构的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拿出自己的做法,走出自己的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深圳经验、深圳智慧。

  就本人研究领域而言,当前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体系结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衡量标准、时间节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衡量标准、途径与方法,深圳如何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可通过设立专题的方式,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题,约请国内外专家集中进行探讨,每期一个主题,内容相对聚焦,引导探讨逐步走向深入。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探索特大型城市治理模式

  ■ 侯欣一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世界面临着深刻变化的今天,认真总结、分析深圳崛起的原因和经验,理解政策和法治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起的作用,实事求是地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是事关深圳,乃至中国未来走向和发展的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希望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在此方面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已从过去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特大型的现代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由简单变得异常繁杂,面临着繁重的社会治理问题。其实,在新的网络时代、特大型城市究竟该如何治理不仅是一个困扰中国,同样是一个困扰各国的世界性难题。希望深圳能够认真与上海、东京等国内外先进城市进行比较,展开广泛讨论,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在充分保障个体权益的基础上,摸索出符合现阶段中国特大型城市的治理模式。如果说过去的四十余年,深圳带给国人是如何快速发展经济的经验,而今天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深圳在走向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的自信、努力和制度创新。希望《理论周刊》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特区特色。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

  担当好大湾区党报理论新高地重任

  ■ 秦德君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出版500期,11年历程风云际会,500期理论成果蔚为大观,成为中国理论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得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新锐活跃,开放包容,办得非常有质量、有生命活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的主线,透出深圳改革开放的大气象,是一块有着强大引领力、影响力的思想理论重要阵地。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与新冠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世界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理论研究面临如何提供更多、更好、更有质量的思想理论产品的客观需求。

  充满活力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活的灵魂”。“文者,贯道之器也”,理论探索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在于它通过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辨揭示研析,推动“问题”的明晰和解决,推动社会认知深化,树立社会公共理性,最终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衷心期待《理论周刊》越办越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担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党报理论新高地的重要责任:第一,继续为中国改革开放鼓与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建设探路,为社会进步提供思想动力;第二,保持现实关切,坚持问题导向。为“美好生活”,为“人的全面发展”,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真知灼见;第三,为国家需求与特区担当、国家道路与特区创新进一步探路。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言献策。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地方治理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贡献更多有质量的思想理论产品。

  (作者系中国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

  ■ 郭万达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都在于创新,通过创新的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可以说,实践创新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更没有止境。伟大的时代是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时代,也是必将产生伟大理论和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时代。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圳需要承担更多、更大的历史责任,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作用,勇担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使命,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上有新作为。深圳既需要实践创新,也需要理论创新,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中,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路。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是深圳经济特区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肩负着在“双区”建设中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既需要着眼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又需要面向未来的理性分析,既需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又需要融通中外的学术智慧。丰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必将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发挥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特区丰富实践的理论升华

  ■ 谭刚

  祝贺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出版500期!

  作为诞生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党报理论阵地和思想平台,从理论层面深刻总结特区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为特区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理论引领,这既是特区党报《理论周刊》多重目标的应有之义,更是彰显其理论平台的鲜明特色。从这个角度看,《理论周刊》自创办以来,始终重视从全球视野和国家使命来研究经济特区的先行使命和示范价值,组织编发了大量理论文章,发挥了党报理论阵地的重要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国家陆续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来,《理论周刊》积极策划、精准选题、快速组织,推出多篇理论分析文章,对“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和“双改”探索进行深度探讨,从理论、政策和实施等多个维度深化了人们对特区发展最新实践的认识体悟,充分体现了作为党报理论版的使命担当、理论自觉和先导引领。希望《理论周刊》站在500期的新起点上,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继续就特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实践开展理论阐释、政策分析和思想升华,对中国式现代化与特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与先行示范区建设、横琴及前海方案实施、综合授权改革、深港合作、广深联动等众多议题,不断推出高水平理论成果,更好发挥《理论周刊》的研究阵地与思想平台作用。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深圳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