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抢抓“先行示范”重大机遇,大幅提升文化软实力

2021-10-26 19:1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

 ■宗祖盼

提要

面向2035年,深圳要深刻把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远景目标,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谋篇布局,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彰显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一决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意味着文化建设将成为这一阶段全党的重点工作之一。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文化蓝图逐一兑现,奏响了文化强音,擘画了美丽画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彰显一个城市内涵和气质的核心要素。深圳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深圳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深圳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深圳如何抢抓“先行示范”重大机遇,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对深圳的新考验,也是对深圳的新期待。

一、建成城市文明典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何,主要体现在城市文明上。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用40年的时间诠释了一座现代文明之城如何兴起。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将“城市文明典范”确定为深圳先行示范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是国家站在社会文明角度上对深圳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的本质是人的文明程度,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2020年7月,深圳市文明委印发《深圳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将“城市文明典范”落实到人。深圳是一座年轻人聚集的城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需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要满足年轻人的诉求,在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是城市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尚焕然一新。城市精神是城市气质的重要内容。早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就开始提炼和概括“深圳精神”,2010年评选出的“深圳十大观念”,更成为引领城市文明风尚的指南。深圳已经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人们心目中的“志愿者之城”和“美好生活城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要以“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为指引,不断激发深圳人民锐意进取、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续写城市传奇,创造美好生活,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三是发挥人文湾区的枢纽作用。社会文明不仅体现在个体和观念上,还体现在秩序上。稳定是繁荣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共建人文湾区”这一目标上,深圳应该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建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要加强与港澳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国家赋予深圳的特殊使命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维度。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也深刻影响着文化艺术领域。具体到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要解决“文化为谁服务”的问题。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党发展文化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无论是扎根人民、依靠人民、讴歌人民,还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都是为了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与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愿景是一致的。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尤其是让文化创造成果受到保护,深圳应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环绕在每个市民的身边。

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跑出新速度。文化设施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也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阵地。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已经成为彰显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形象的名片,如悉尼歌剧院、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40多年来,深圳的重大文体设施建设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新的建设也掀起高潮,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个个精品工程和未来地标,必将助力深圳文化建设展翅腾飞。

二是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市民文化权利。把文化变成民生工程,并使用法规与条例给予充分保障,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的文化服务是深圳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措施,“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是深圳市民文化需求多元化、多样化、高端化的集中体现。进入智能时代,深圳要以“新基建”为契机,继续把文化惠民工程做实做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要善用数字平台、数字资源和大数据分析等,不断提升文化数字化治理水平,让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实现零距离接触。

三是文化品牌打造迈向新高度。城市文化品牌凝聚着城市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审美品位。确立和推广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打造文化品牌。40多年来,深圳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打造了读书月、文博会、设计周、创意十二月以及“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许多已经成为深圳新的文化标识,大大增强了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感召力,为深圳文化发展带来澎湃动力。文化品牌可以表现出多个维度,可以是文化名企、文化名人、文化地标、文化活动。对标全球标杆城市,深圳还需要在文化品牌的国际化、高端化、差异化上持续发力,寻求突破。

三、构筑文化发展高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它涉及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如何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业态,如何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等。其根本目的是配合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发挥市场优势,创新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发展文化产业既是深圳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也是最有可能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

一是坚持文化法治底色。文化产业立法可以强化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规范。2008年深圳率先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先行先试,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的发布,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将走上更加完善的法治化道路。深圳应该充分发挥在法治上的先行示范作用,不断鼓励文化企业自主创新,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文化供给质量。优质供给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竞争要素和最持续的力量源泉。深圳建市时间短、文化资源相对缺乏,但是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和“文化+”的融合创新道路,涌现出了一批文化企业和精品文化IP,提供了品质优良、种类丰富、业态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深圳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成熟、高新技术发达、产业资本活跃等优势,不断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资源,加强原创水平,补足人才短板,增强“深圳设计”的核心竞争力,为推介深圳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支撑。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深圳还要继续推进文化旅游高品质融合发展,推进国际邮轮港建设,着力打造新型文旅业态。

三是发挥文化窗口功能。借助文博会、高交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平台,许多本土企业成功与世界对接,大大提高了中国文化产品、服务和投资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深圳要继续发挥“双区叠加”优势,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强国,深圳先行。面向2035年,深圳要深刻把握“十四五”规划“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远景目标,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谋篇布局,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彰显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深圳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先行示范路径研究”(SZ2021C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