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1-10-26 19: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党史充分印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不渝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共产党才能基业长青、前景璀璨。

■刘金祥

提要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不难发现注重思想建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党兴党强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路径和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深刻阐述和精辟论断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对于我们党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首要政治选择

没有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就不会有成功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既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置身的世情和世界历史发展总体趋势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孕育下成长起来的先进政党,建党伊始就面对一个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全局性且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即如何将萌发于19世纪西欧社会历史条件下、引领无产阶级开展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理论,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及其革命事业中,以尽快完成救亡图存任务。当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神圣使命历史性地赋予中国共产党时,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力量,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出的首要政治选择。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从领导和发动工人运动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办《向导》《劳动周刊》《工人周刊》等报刊以及开办各种形式的工人补习组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启发工人政治觉悟、激发工人革命热情,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争取自由解放的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与方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下了初步基础,积累了早期经验。由于彼时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阶段,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得还不够深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尤其是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把马克思主义经验化、教条化,导致革命出现严重挫折和重大损失,而正是挫折和损失凝结而成的沉痛教训提醒和告诫共产党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面貌才能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进程才能渐入佳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反复证明,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作为党建的核心与关键,我们党才能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不难发现注重思想建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党兴党强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路径和宝贵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与特点,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奋勇拼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逐步屹立于世界东方,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经济基础,而且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顺应时势、与时俱进,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使中国大踏步迎头追上世界、赶上时代,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党情国情世情,及时回应和有效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高光时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百年党史充分印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不渝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共产党才能基业长青、前景璀璨。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也是解决中国现代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一百年的历史解读和实践检验,不仅生动演绎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华大地、孕育中国共产党诞生、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鲜活图景,而且有力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内在关系。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两者互动的历史逻辑,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是注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探索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深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破除教条主义拘囿和经验主义束缚,日趋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任务繁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立足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论思考,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绽放出新时代的熠熠光彩。

二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敢于和善于从国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创造切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需要、运用中国话语、彰显中国气派、指导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淬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法宝。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判社会发展阶段、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厘清社会问题成因,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策略,才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有所作为。广大党员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熟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把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见性、指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审视新问题、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展现出更加强劲的真理力量!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