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原创 > 

前海法治新篇章——基于智慧法院建设的观察

2021-10-29 17:05 来源:深思网

深思网特约评论员 邓达奇

自从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零接触”经济蓬勃兴起,各行各业均开展各类“零接触”在线服务,减少了人们相互接触的感染几率的同时,经济也有序、高效率和稳定的进行着。同时在深圳这片发展沃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纠层出不穷,因此法治营商环境的建构,及时化解纠纷以及提高司法效率显得极为重要。

前海法院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高屋建瓴,提早谋划,早在疫情爆发前就开展了智慧法院的筹建工作,并取得了多项突破。

2018年前海法院围绕“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职能服务”的“三全”目标,编制了《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指引》,推进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推广使用移动诉讼服务平台,2018年1月“海燕司法事务辅助平台”开始运行。截至2019年成功完成集中送达8748次,协助保全案件520件,参与调查取证67件,电话记录送达1092次,涉港案例平均审理时间约8个月,较之前效率提升了50%,审判效率显著提升。

2020年1-10月,该平台成功完成集中送达12465次,并进一步升级,推动内外网同步,提高了送达人员的工作效率,海燕平台将与太极电子卷宗系统、E网送达平台、至信云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送达数据共享。通过线上办理立案13932件,占全部立案总数的86.76%;线上庭审共959件,占所有庭审案件16.42%,安排线上调解案件共5020件。以上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前海法院在智慧法院系统化建设上的努力。

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探索“精英化法官+域外法专家+港籍陪审员”的审判模式。截至今年10月,香港地区陪审员共参审案件457件。聘任外籍和港澳台地区调解员74名,充分发挥其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香港地区调解员成功调解商事纠纷案件637件。在前海法院集中管辖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后,案件平均审结时间缩短为9.6个月,审判效率提升了近50%。二是建立“专业法官+香港地区专家陪审员+知识产权专家+专业技术调查官”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机制。选任具有知识产权专业背景的香港地区陪审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家的智囊咨询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前海法院建立的专业技术调查官制度,确立了“过滤引导-协调对接-专业服务”的知识产权案件调解模式,截至今年10月,在该模式下,前海法院依法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802件。

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数字化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将25个科技法庭升级为多功能互联网法庭,通过打通微法院和数字法庭数据接口,实现了线上线下庭审活动无缝融合,实现了前海法治大厦及其周边5G信号全覆盖,前海法院数字法庭等重要办公区域提供了“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通信保障。其次,跨区域多元化共建成效显著。其国际化商事调解机制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改革典型案例向社会发布推广,2018年1月,在深圳中院的指导支持下,前海法院成立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先后与香港和解中心、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等47家域内外调解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推动形成区域解纷的合力,截至2020年10月,该中心共成功调解案件4652件,调解成功率达31%。再次,构建“链上”金融类案审判系统,对于金融类型的案件全流程实现司法程序的电子化。

三是制度建设。前海法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硬件和软件建设结合的成功的审判实践进行提炼,形成并建成理论制度。例如,近两年修订或者建成 《审判执行工作全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工作规程(试行)》、《关于加强和规范电子诉讼工作的实施细则》、和《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白皮书(2015-2020)》,与专业智库和司法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撰写前海法治系列蓝皮书,形成了一批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实践指指导性的成果。

前海法院为司法效率,为自贸区的贸易和经济建设做出的各项努力和尝试,无不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并努力为内地和其他自贸区的法院建设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未来,在深港两地的制度创新与深度合作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前海将成为“世界的前海”,前海法院的法治创新也将为世界的现代法治文明贡献更多的智慧成果。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副研究员 邓达奇 )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