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红楼梦》这样走出国门

2021-11-09 15: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确凿的史料证明,中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最早是从浙江乍浦出海,东渡日本,走向世界的。另据日本国有关史实,在清代前期,日本曾发生过几次大火灾,许多皇家图书被焚,日本极需中国图书补充。

■张麒

《红楼梦》最早从乍浦走向世界,正是因为乍浦港优越的地利和天时之故。据日本国有关史实,在清代前期,日本曾发生过几次大火灾,许多皇家图书被焚,日本极需中国图书补充。所以在这个历史阶段,有许多中国优秀图书从日趋繁荣的乍浦港运入日本。

确凿的史料证明,中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最早是从浙江乍浦出海,东渡日本,走向世界的。

据日本著名红学家伊藤漱平先生考证:一直在长崎从事清日贸易的日本富商村上家的私人文书中有一本记载货物的“差出帐”,其中记到:宽政癸丑五年(公元1793年)11月23日有船由浙江乍浦港启航,12月9日抵长崎。在“寅二番南京船”栏下,有“船主王开泰,唐人八拾人”的舶载品目录,中有“《红楼梦》九部十八套”的记载。这是到目前为止,在红学史研究文献中,《红楼梦》传至海外,走向世界的最早记录。“差出帐”中所提“九部十八套”的“套”,应是指套装线装书的布制函。按百二十回的程本系统,每册五回,每部24册,每12册作一函套。九部《红楼梦》线装书正好十八套。

《红楼梦》何以能最早从浙江乍浦港走向日本?这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的因素。

首先,让我们对乍浦的地理和历史沿革作一简叙。乍浦,地处钱塘江之北,依九龙山为伴,面向大海,自古以来就是内地海航之佳地,独具河海联运之特色,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政府设乍浦下场榷盐官,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政府置乍浦镇遏使,宋淳枯六年(公元1246年)设乍浦市舶提举司,元朝时又设乍浦务和市舶司,专事海内外贸易。清代乍浦港,远洋航线与日本长崎、东南亚暹罗(泰国)、吕宋(菲律宾)、爪哇(印度尼西亚)、文郎(今属印尼)等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同时,乍浦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日本著名史书《吾妻镜》即由此港传入中国,中国名著《红楼梦》,在乾隆与嘉庆年间,从这里出港传到长崎。从日本正德四年(1714)至安政二年(1855)的140年间,中国商船运到日本的书籍多达6630种,计56840部。

其次,《红楼梦》最早从乍浦走向世界,也正是因为乍浦港优越的地利和天时之故。清代前期,随着清政府统治的巩固,清日贸易也逐步发展。来往于两国间的主宗商品有日本的铜和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其他小宗商品举不胜举。来往于两国间的重要港口是日本的长崎和浙江的乍浦港。为何乍浦港在这段时间里能崛起于浙北?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日贸易的变迁和乍浦所独具的港口优势给乍浦港发展带来的机遇。清代到康熙帝时进一步调整政策,经济日益发展,在江浙东南沿海地区的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当时有许多宁波商船,南京商船,南船北上,北船南下,如百川汇流于乍浦港,再从乍浦港向外转运辐射,我国东南地区和日本的商务联系由当地官办的机构——牙行负责。乍浦港地区港务十分繁忙。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需求量也日益扩大,清政府铸币需大量铜材,除了用“滇铜”为主外,缺口部分多数从日本国输入。清政府乾隆帝裁决,决定从日本输入铜务均由乍浦铜局承办,乍浦港地位日见突出。由于办铜业务的高利润,到后来民间的私商办铜船只也日益增多。从此,乍浦港进一步吸引了不少南京船、宁波船,甚至福建等地许多船商也纷纷来到乍浦落户。这种情况从乍浦地名志中“铜局弄”的设置和“山湾”地区多福建客民的事实也得到了印证。雍正帝时浙江总督在向上递奏中明确提到,乍浦已成为中日贸易之要港。

另据日本国有关史实,在清代前期,日本曾发生过几次大火灾,许多皇家图书被焚,日本极需中国图书补充。所以在这个历史阶段,有许多中国优秀图书从日趋繁荣的乍浦港运入日本。如中国乾嘉学派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学界,日本的学术界出现了考证学派;此外,清廷编纂的许多大型图书传到日本后,对其编纂业和图书出版事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收书达3000部的日本《群书类丛》《续群书类丛》,就是在清《古今图书集成》的影响下编辑而成的。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能在这段时间里从乍浦走向日本是极其自然的事。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