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近代最早“正眼看世界”先驱

2021-12-21 18:2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拥有“站在世界看国家,不要站在国家看世界”的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50年“神光寺事件”,刚好跨过了10年,这似乎是“晚清中国,十年一变”的一个佐证。

■徐迅雷

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拥有“站在世界看国家,不要站在国家看世界”的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

在“三千年变局”的历史长河里,“神光寺事件”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历史细节。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50年“神光寺事件”,刚好跨过了10年,这似乎是“晚清中国,十年一变”的一个佐证。

1850年早春,道光帝驾崩,咸丰帝即位;深秋,66岁的林则徐辞世。这一年世界上基本未发生什么大事件。虽然没啥外患,但“衰世”的内忧倒是日渐加重了,太平天国、天地会已从蠢蠢欲动到开始起事,麻烦自是不小。

历史是有很大惯性的,“剿夷”仍是“政治正确”的主流,不过对手早已不是“夷兵”,而是老外商人、平民。史学家蒋廷黻在他的名著《中国近代史》中,专门有一节写《剿夷派又抬头》。

在“五口通商”之一的福州,1850年6月发生了一起载入史册的“神光寺事件”——即“福州反入城斗争”。当时,一名英国传教士和一位英籍医生至福州,由英国代理领事金执尔向城内乌石山神光寺的僧人租赁房屋,租期半年。侯官县知县兴廉在租契上盖印批准。次年1月英人被迫搬离,迁往城内道山观英国翻译官住地……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同样致力于严禁鸦片的福建巡抚徐继畬认为,并无迹象表明英人会起衅端,应采取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其理念是:按约理论,据理而争;从容设法,令彼自退。这是相对温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努力使用平和手段化解对立矛盾,从而争取和平环境,避免不必要地扩大事态。

和平时期的外交,可以有对抗的策略,有对话的策略,有对抗和对话、斗争和妥协相结合的策略。徐继畬采取的是刚柔相济、软硬兼施的巧办法,成为近代晚清最早施行外交“巧实力”者。徐继畬的号是“松龛”,其实他很像“松针”,有刚有柔。看看他在当年8月10日所呈《复英夷租住寺屋实情并镇静筹办侦查谣言疏》的标题,就可见一斑。

而“老将”林则徐在4月因病从云贵总督任上返回故乡福州,他对这件“身边事”积极介入,明确主张调兵演炮,准备军事斗争。在《林则徐全集》收录的千余封信函中,最后一封是这一年7月林则徐领衔福州绅士联名致徐继畬的长信。信中主要责难徐继畬驱逐神光寺夷人不力,督促密防备战。

一个小事,并非关乎“国是”,但要拔高、甚至无限上纲也很容易。林则徐秉持斗争哲学;徐继畬施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折冲樽俎的外交手段——“鹰派”“鸽派”,歧见分明。

虎门销烟时期,林则徐无疑是身先士卒的先驱;鸦片战争10年之后,到了晚年,他已然变得越发固执,以致盲目排外,由民族主义进而变成了狭隘民族主义,这就是历史局限。岁数大了,人很可能会冥顽不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著名史学家袁伟时著作《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影响巨大,其中第五部分是《从徐继畬看爱国与投降》,直言“林则徐的真正失误在于没有保持和发展虚心了解西方的开放心态,其思想出现了新意枯竭的症候”。

有道是“比别人多走一步是先进,多走两步是先驱,多走三步是先烈”。随着时间推移,当许多人无法与时俱进之时,总会有人超越而过,大步走在时代前列。先知先贤,就是先行者、超越者。时代最需要“多走两步”的先驱,徐继畬就是典范:他是近代中国最早“正眼看世界”的先驱,是中美友好交往的先驱,是和平处理对外关系的先驱。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拥有“站在世界看国家,不要站在国家看世界”的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他真正比他人“多走了两步”。

但由于和“主流意见”不一致,徐继畬被接连参劾,差一步成为“先烈”。他被革职回京,降补太仆寺少卿——那是掌管车马的“弼马温”。后来他被“边缘化”,曾被长期打入历史另册。

先驱在沼泽中艰难前行,照耀时空中的精神暗区。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坟墓,都只能把先驱“压”一阵子,历史长河中,多黑多暗的坟墓,最终都是压不住先驱们的真理光辉的。

(作者系文化学者)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