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2-02-15 19: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对现代化建设的程度、标准有更高的要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备的坚实基础,如果以量化的数字来展示更具直观性。

■任洁

提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对现代化建设的程度、标准有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和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目标纲领和行动指南,对于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1

新征程开启新发展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一战略判断,为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需要辩证的理论逻辑、整体的历史逻辑和清晰的现实逻辑。

从理论逻辑上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这表明,新发展阶段是内含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的一个时期,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外的时期;同时,新发展阶段又是在社会主义几十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上,站到了新起点上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变化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历史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辩证统一的规律。辩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逻辑,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前提,也是激励人民充分发挥主体性、推动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从历史逻辑上说,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大历史视野勾勒出新发展阶段的整体性历史逻辑。从现实逻辑上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已经拥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向新的更高目标迈进的雄厚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满怀信心的根基,更是明确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现实依据。

2

新征程具有新发展基础

经过几十年接续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了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大跃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彰显。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和积累的物质基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备的坚实基础,如果以量化的数字来展示更具直观性。从经济实力看,202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稳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人类发展指数看,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从1990年的0.501已经跃升到2018年的0.758,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组;从脱贫攻坚的成果看,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总体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3

新征程面临新发展环境

《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环境。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力量上升,呈现“东升西降”或“新升老降”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增加了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社会大局稳定,制度优势显著,但同时还面临很多矛盾问题、风险挑战、短板弱项。总体来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面对新发展环境,应对新机遇新挑战,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干事担责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要善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能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总结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信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但是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4

新征程要求新发展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对现代化建设的程度、标准有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建议》不仅对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展望,还具体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要实现的“六新”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新发展目标的确立,不仅体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为了实现新征程的新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凝聚起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

5

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的客观实际,新发展阶段我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系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作用。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深刻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二是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深刻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对发达地区提出的发展要求,也不只是经济发展要求,更不是应对某一时期发展问题的权宜之计;三是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善于把握大势大局,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6

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新时代应对逆全球化、减小外部风险冲击的重要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