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建立中国特色治理评估体系

2022-06-02 17: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当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发展的治理评估体系,以此来准确判断治理成效,明晰治理的不足,找出今后治理改革的方向。如今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历史为我国提供了绝佳的建构治理评估体系、阐述我国治理理念的机会。

■滕明政

提要

我国有能力、有意愿将公平正义的理念转化为新型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评估体系,从而引导我国的治理实践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而我国治理评估体系也必将更新当今世界对治理的认识,增强我国在治理领域中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离不开良好的规矩和有效的制度。而成熟定型的制度不仅强调制度的稳定性、规范性,而且强调制度的系统性、完备性,也就是说,制度不仅要成为人们活动的依据和遵循,而且要成为评价人们活动的标准和尺度。当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发展的治理评估体系,以此来准确判断治理成效,明晰治理的不足,找出今后治理改革的方向。

一、目前的治理评估体系还不足以有效评估治理实践

从国际上看,尽管一些西方组织和个人在制定评估体系时努力想做到“价值中立”,但实际上,很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以西方甚至是本国的现实及其追求的目标为模板,建构评估体系。那些所谓的“价值中立”实际上并不中立,所谓的“普遍标准”其实就是“西方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用西方的标准衡量中国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无视了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而且这类指标体系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异质意识形态国家发动舆论攻击的手段之一。总之,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评价标准,使之成为衡量不同国家和地区治理水平的“尺子”,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这把“尺子”牢牢握在西方手里,衡量的结果可想而知。

从国内看,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推出了不少治理评估体系,对推动治理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我国治理体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西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建立全球性的治理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很多直接用来考察投资国或者受援国的治理状况,以决定投资或者援助的可行性。可以说,治理评估体系与治理思潮近乎同步产生,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引进西方的治理思想,直至大约2000年以后才逐渐建立自己的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宏观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等;中观和微观的社会稳定指标体系、城市法治环境评价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的评估对象仅限于我国,大都没有将世界主要国家纳入其中,因而无法评价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贡献等。直到近些年,我国才开始制定世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综合性的“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指数”(States’ Participation Index of Global Governance,简称SPIGG指数)等。

其二,学者研发的很多评估体系偏重理论建构,应用性有限。学者们的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理性视角,提出了一些评价治理活动的应然性指标以及治理评估体系,但这些评估体系多数只处于成果发布阶段,尚未进入实际测评阶段,因此对实践的影响相对较小。很多评估体系声称是为了实际应用,但考虑到标准的科学性、程序的合理性,尤其是数据的可获得性,大部分评估体系难以投入实践操作。

其三,政府主导的部分评估体系有简单化的倾向。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领导的绩效考核中,有时虽然设计了很多测评指标,形成了评估体系,但真正引起重视的指标或起决定性的指标往往就那么几个。有学者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地方官员之间围绕GDP增长而进行的“晋升锦标赛”模式是理解政府激励与增长的关键线索之一。运用数据统计的方式,他们发现,省级官员的升迁概率与省区GDP的增长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用GDP增长解读官员升迁尽管不全面,但确实反映了以往一些官员考核中存在的“单向度”问题。除此之外,由政府主导的评估体系,往往赋予政府部门更大的权重。例如,某地方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中,被服务对象评价所占的分数不高,他们与直接领导、投诉中心共享的分数占比,明显低于被评估对象自我评价的分数占比。

二、建立中国特色治理评估体系亟须提上议事日程

治理评估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通过发布治理排名,被评估的国家或地区会对排名的先后顺序以及背后的成因密切关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参照相关指标和排名来调整一系列治理行为。

治理评估体系之所以能够影响治理行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合理的治理评估体系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例如,我国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因而强调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我国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认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和习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此外,也有可能因为治理评估体系的制定者有“实力”,能够对评估对象施加压力,甚至展开“制裁”。一些国家独立探索自己的民主法治道路,但却常常因为与一些西方国家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而遭到攻击、制裁,一些西方国家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因此,我国建立自己的治理评估体系,推动世界治理评估体系向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如今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历史为我国提供了绝佳的建构治理评估体系、阐述我国治理理念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国有能力、有意愿将公平正义的理念转化为新型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评估体系,从而引导我国的治理实践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而我国治理评估体系也必将更新当今世界对治理的认识,增强我国在治理领域中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能力,同时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