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有限理性下的金融风险

2022-07-25 10: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完全非理性必然带来金融风险,同样有限理性也会带来金融风险。启发式偏差是指金融活动主体不是依据基于一套有效规则和步骤的科学算法应对和解决金融活动中的问题,而是依据经验来解决问题所产生的偏误。

■任寿根

完全非理性必然带来金融风险,同样有限理性也会带来金融风险。在实际金融活动中,完全理性、完全非理性罕见,有限理性却是普遍存在的。

人的理性状态分为三个层次,完全理性、有限理性和完全非理性,其中有限理性的特点是个人在依据一定的信息、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决策和行动。完全非理性必然带来金融风险,同样有限理性也会带来金融风险。在实际金融活动中,完全理性、完全非理性罕见,有限理性却是普遍存在的。

主流金融理论认为,有限理性是由于受到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主流金融理论主要从信息约束角度解释有限理性存在的原因,而行为金融学则从人的认知能力角度解释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认为,从根本上看,实际金融风险产生于微观层次的错误决策以及错误行动,微观层次的错误决策和非理性行动源自金融活动个体的有限理性,而个人的有限理性又主要来自个人的认知偏差,其中主要包括启发式偏差和框定偏差。

启发式偏差是指金融活动主体不是依据基于一套有效规则和步骤的科学算法应对和解决金融活动中的问题,而是依据经验来解决问题所产生的偏误。行为金融学将导致启发式偏差的法则称为“拇指法则”,并指出金融活动主体很少理性思考却常用启发法的原因,主要受时间与精力的约束、过滤过多信息量能力的约束、信息量过少的约束等。比如,在寻找金融产品优质标的时,由于金融产品数量众多,受到时间和精力限制,金融活动主体会采用启发法选择标的。启发式偏差包括代表性启发偏差、易获得性启发偏差和锚定与调整启发偏差。代表性启发偏差的特征为金融活动主体会将小样本等同于大样本、将随机事件当作常发事件、将一个事物类比于另一个事物等的启发法。代表性启发法会导致过度相信历史会再演的情况。比如有观点认为未来十年会再演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历史,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滞胀的代表性特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历史的证明。易获得性偏差是指金融活动主体依据印象深刻的信息、容易回忆起来的事情等作为决策依据而产生的偏差。在对金融产品目标价值确定的过程中,金融活动主体会首先选择一个锚作为基准值或初始值,然后在依据其他影响因素上下调整获得该金融产品的目标价值。行为金融学将由于选择不同锚、选择不同初始值等产生背离真实价值的决策偏差称为锚定与调整启发偏差。比如,一国货币发行选准不同的锚,其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选择过程中,选择的锚不合理,则该国货币的价值就会被错误确定。

框定是指描述需要决策或解决问题的形式,对同一个决策或解决问题可以用多种框定。对于本质完全相同的同一件事情,只是由于框定的变化或对事物表达形式的变化,却做出完全相反的决策,称之为框定偏差。不同的框定之所以会产生框定偏差是由于“背景”产生的效应,其中包括对比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稀释效应等。

(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