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2022-09-08 14:33 来源:深圳特区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面优质的网络内容跟不上,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为此,必须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话语创新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重要手段,是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

■林辰

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面优质的网络内容跟不上,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为此,必须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话语创新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重要手段,是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次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将其提升至战略任务的高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人在哪里,工作的主阵地就在哪里。互联网拓展了人类活动新空间,深刻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一方面,网络空间开放化、透明化的特质使其成为当代人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可以说,谁掌控了网络,谁就抢占了思想文化阵地的制高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求“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近年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显著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阵地、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传播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不断高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然而,由于互联网技术天然具有的全球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任务仍十分艰巨,多种社会思潮仍在网络空间抢夺舆论制高点。因此,积极应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和挑战,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推动互联网从“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是因时应事顺势之举。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尤其要找准三个着力点。

一、着力推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面优质的网络内容跟不上,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为此,必须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话语创新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重要手段,是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创新原则。网络空间话语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前提下的自我更新,是自我拓展意义上的“返本开新”“守正创新”,而不是“推陈出新”。其次,要创新话语表达。通过不断丰富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构建科学的、亲民的、有吸引力的话语体系。要善于吸纳网络语言中的优秀因素,以此丰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填补官方话语与大众话语之间的“话语鸿沟”。要积极推动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向群众话语和“网言网语”转化,推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由“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转化。要扎根群众进行话语创新,坚持理性与情感双向耦合的总体化叙事逻辑,融情于理、情理交融,形成让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牢的思想产品,确保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此外,要增强传播效能。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传播策略,精准识别网络空间思想舆论领域内的“三个地带”,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工作,不断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影响和转化灰色地带,进入和改变黑色地带。另一方面,针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去中心化”“碎片化”“后真相”等传播特点,要科学设置议题,敏锐把握舆论动向,合理引导话题走向,让主流意识形态于春风化雨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二、着力推进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法治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治理不断开创新局面,网络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网的格局逐步形成,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仍不停地在网络空间被兜售,不断挤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必须积极推进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法治化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法规体系。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引领力为指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通过科学立法,制定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和网络规则,明确思想传播的界限,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和良性发展。同时,应积极推进国家立法与行业自律双轨并行,以法律法规为硬保障,以行业自律为软牵引,内外结合筑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屏障。二是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执法体系。织密织牢意识形态监管的天罗地网,优化网络执法机构执法方式,推动执法主体间的协同一致。以互联网治理法治化确保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方向。三是进一步健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监管机制。要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构建科学的、动态的、全过程的舆情预警体系,对于重大舆情动向要做好预知、预警、预置工作。此外,还要坚持正面宣传,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阵地,对于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要及时扑灭,对于不良言论和不法行为要敢于亮剑,对于百姓诉求和社会关切要积极回应,要让主流意识形态牢牢占据思想舆论阵地,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三要发挥智能媒体优势赋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的联姻,促进了用户、信息、服务和场景的广泛联结。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依托的媒介环境和传播格局深刻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分发、接收和反馈模式,舆论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技术新媒体日益成为决定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信息快速产出、精准分发、个性投放等优势,也带来了伦理失序、监管失效、安全失控等问题。为此,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的合理因素,发挥算法优势和智能效用,应当成为当前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有效技术支撑。

一方面,要充分预判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比如,信息过载导致的“把关人”权利被让渡;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伦理缺位导致的价值失序;“信息茧房”带来的圈层化生存境遇等。另一方面,要提高驾驭和利用智能技术引导舆论走向的主动性和掌控力,拓展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新路径。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优势,不断增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分众化、精准化和针对性。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人工智能的引导和规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新增长极。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