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的陷阱*
2020-09-02 10:37 来源:
远。”私立学校不可能承担发展精英教育的重任。“国家为长远计,必须把精英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事业的规划,给以人力、财力和政策的保障,让本来存在的精英人才茁壮成长,充分发挥他们在我国各个事业领域里的先导作用。”[1]
对于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区别精英学校和非精英学校。有个作者写道:“精英教育机构不应承担大众化任务。在制订重点大学发展战略时,应当尽可能逐步减少已经承担的大众化任务,使精英教育机构能够集中力量,以保障、提高教育质量与科研水平。”[2]重点大学培养精英,非重点大学负责大众化教育。另一种意见是在同一批学生里选拔精英:“本科生精英教育,是以一定标准在本科生中选择少数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开展培优教育,旨在培养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又可称为选择性精英教育。”“在选择性精英教育阶段,只有那些经过二次选拔的优秀学生才能成为精英教育的对象。”[3]
这些都是很善良,也很容易理解的主张。但稍微认真,就会看到其中有很多可疑之处。
二、罗尔斯的意见
一篇要求发展精英教育的文章写道:“按照罗尔斯的说法,教育机会方面的英才主义所导致的不是公正而是不公正,但英才应获得优越的教育机会却是不应被忽视的。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罗尔斯认为,教育上的不平等又是‘公平的’。”[4]
[1]刘道玉:《中国急需构建精英教育体系》,《大学教育科学》,2018年第2期。
[2]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3]白冰、赵癸萍:《高校选择性精英教育的逻辑合理性思考》,《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4]王建华:《大学理想与精英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