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1-09-15 14:43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特区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特区精神的理论遵循,经济特区的发展实践无不贯穿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5](P534)经济特区的决策、成立及探索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对外开放是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特区的领导者们在对外开放中没有丧失自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了有效地结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经济特区的成果彰显了群众路线的根本力量。经济特区的成功,关键在于灵活、特殊的政策释放了创新空间,坚持在顶层设计下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从而赋予了特区群众敢闯敢试的勇气,激发了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智慧。在经济特区发展困难或面临各种非议的时刻,特区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们坚持群众路线,对特区发展进行实地分析研判,旗帜鲜明地为特区发展撑腰鼓劲,最终使特区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特区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邓小平于1984年和1992年两次到经济特区视察,就办什么样的经济特区、怎样办经济特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而且在每个关键时刻都给予经济特区建设以具体指示和有力支持,从而保证了经济特区健康快速发展。特区精神吸收了邓小平同志的非凡胆略、政治勇气、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其思想中有些新内容超出了国外搞经济特区的做法和经验;特区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与邓小平重视实践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特区精神反映了邓小平注重吸收一切文明成果的开放胸襟。因此,特区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一颗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