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指数研究*—基于纽约、旧金山、圣何塞、东京、香港和深圳的比较分析
2021-10-26 19:0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三)人员流动
在6大湾区城市的人员流动分项指数中,纽约居第一位(0.13分),随后是香港(0.10分)、东京 (0.09分)、旧金山(0.07分)、圣何塞(0.07分)和深圳(0.03分)。
在航空旅客吞吐量方面,纽约和东京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香港、旧金山和深圳处于第二梯队,圣何塞明显落后。根据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发布的2017年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东京羽田机场以约8500万人次排名全球第4,香港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约7300万人次,位居全球第8。尽管在单个机场榜单中纽约肯尼迪机场仅位列第22位,但纽约大都市区的肯尼迪、纽瓦克、拉瓜迪亚和斯图尔特机场群的客流量在世界上位居前茅,在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超过1.38亿人次,同比增长4.5%。1值得注意的是,同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且彼此相邻的香港和深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合计达到1.22亿人次。
在国际游客人数方面,东京、纽约和香港位列前三甲,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深圳位列第五。2018年访港旅客约6515万人次,扣除中国内地和澳门的游客之后的国际游客数超过每年1100万人次。 [6]相比之下,深圳每年吸引的国际游客数量仅为173万人次, [7]与东京、纽约、香港差距较大。
人员结构方面,排名前两位的是旧金山和圣何塞,每10万人拥有大学生数量均超过8000人。依托于高等教育素质的人口结构,旧金山和圣何塞长期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享誉全球。相比之下,深圳目前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供给短板明显,每10万人拥有大学生数量不到2000人,在六个城市中最低。
在外国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这一指标中,深圳不到1%,在六个城市中最低。而香港、圣何塞、纽约和旧金山的外国出生人口占比均超过30%,这体现出上述城市的国际移民都市属性和多元的国际文化氛围,更多的外国人倾向选择在这些城市定居。
[6]香港政府统计处(http://www.censtatd.gov.hk)
[7]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