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交往的身份认同*

作者:杨竞业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  

全球化时代交往主体的身份认同问题成为重要学术问题。


交往主体对当下的生存方式的重新检讨,对既有的生活方式的理性拷问,即建立一个基于通向非奴役身心的生态型生活之路的致思,以此真正获得属人身份的时代认同。这种认同正代表了身份认同的民主标尺。最后,权力认同是发展权力的认同。在现代交往视野,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核心词。发展权力是对人的身份认同的经典描述,是交往主体的生命认同、生存认同、生活认同的深刻缩写。正因为如此,发展权力的认同才成为其他认同的最高价值标准。同时必须看到,权力认同落脚之点在于生活权力的认同。因为只有允诺、接受、支持这种生活权力认同及其内涵的要素,其他认同才能得到正常、协调的开展。这就是说,生活权力的认同是其他认同的目的。只有获得生活权力的认同,生命权力的认同才有可能,生存权力的认同才有取向,发展权力的认同才有根基。例如,就知识分子这个交往主体而言,他们要是做到“不为利益或奖赏所动,只是为了喜爱和不可抹煞的兴趣,而这些喜爱与兴趣在于更远大的景象,越过界线和障碍达成联系,拒绝被某个专长所束缚,不顾一个行业的限制而喜好众多的观念和价值”[1],那么就获得了一种发展权力认同,这种认同就是对其个人的行动所具有的发展能量,对其给予社会的启蒙、发展的引导和正义的力量的职业身份的认同。毫无疑问,这种认同也是对主体的生命认同、生存认同、生活认同的合照。这种合照导向了作为身份认同的历史标尺的文化认同。

(四)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历史标尺

在现代交往意义上,人格认同、能力认同、权力认同都可以归结到文化认同上去,而文化认同又可以看作是人格认同、能力认同、权力认同相融合之产物。在谢弗看来,“认同是文化的根本属性”[2]。所以,人格认同、能力认同、权力认同都是文化认同的内在属性,这种属性使交往主体的身份认同有了完整的历史标尺。


[1][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三联书店,2002年,第67页。

 

[2][加拿大] 保罗·谢弗:《经济革命还是文化复兴》,高广卿、陈炜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59页。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