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作者:胡杨林 张波  2021-10-26 19:24  新传播    【字号: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部署,未来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环境下健康发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确保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共享之间的相互协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珠三角城市群的工业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从长远角度来看,未来如何借助绿色金融以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质量、高效益、高产出”的发展目标,对于珠三角城市群乃至我国整体经济未来朝向高质量和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特征相关性与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各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环保节能财政支出均显著促进本市的经济增长。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立足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区域特色,构建珠三角城市群协同联动的绿色金融发展制度;二是完善和创新绿色金融体系,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经济朝高质量和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局部Moran’s I检验。为了更具体地度量珠三角城市群中各个城市附近的空间集聚情况,本文通过采用2010年和2018年的局部 Moran’s I检验和局域Moran’s I散点图来分析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城际分布特征,以及该两个变量的局部空间变动趋势,结果如图1—4所示。由两个变量的Moran’s I散点图可见,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局部空间关联特征与整体的全局空间关联特征相类似。在经济水平上,珠三角的大部分城市,局部Mora n’s I指数值主要在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呈现出明显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状态;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上,局部Moran’s I指数值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即邻接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处于较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城市被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包围,表明目前珠三角城市群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了区域不平衡状况。因此,本文将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image.png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