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两种代表模式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广东省深圳市为案例*

2021-08-10 11:25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根据中央最高决议精神,“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现阶段基层治理的主导模式。其中,网格化管理模式从技术层面将治理空间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监控。从政府城市管理的角度,其特点在于将行政管理资源尽可能下沉,动员和整合多种力量参与以具体网格为单元的基层社会管理;其目标则是克服原有行政管理体制中“条块分割”的弊端,提高政府对基层社会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回应性,并提高公众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1]作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网格化管理首先出现于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创了万米单元网格的城市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东城区的成功经验很快得到了北京市的肯定,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提出“要认真学习推广东城区万米网格管理的新经验,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同时,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经验也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称为“世界级案例”。[2]北京市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很快被建设部定为试点标准,在2005年及随后三年里,建设部在全国分3批共51个城市(区)进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通过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广,十多年里,网格化管理不仅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普遍模式,也被推广到广大农村基层地区。


[1]唐皇凤,吴昌杰:《构建网络化治理模式:新时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优化路径》,《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2]濮婕:《比尔·盖茨盛赞,全国各地学习,“网格化”信息城管创奇迹—北京东城区攻克城管难题》,《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25期。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