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整合与国家建设:向度、功能与途径
2021-09-15 14:4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整合是国家整合的重要内容,同时意识形态也是实现国家整合的重要途径。通过意识形态推动国家一体化是指通过塑造国家认同使政治共同体更具凝聚力的过程。国家强制力和利益分配的国家整合,背后都存在着一套清晰的计算方式。无论是对于死亡的恐惧还是对于财富的自私,这种工具理性是国家调整个体行为从而达到国家整合目的的逻辑归因。相较于这两种方式,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是某种价值理性,即“对某种信仰和价值观的认同和爱戴”。[34](P166-178)从意识形态对于国家整合的作用来看,前者将塑造出一种国家认同,这种国家认同调整民众对于他们所生活的共同体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模式,即使在强制力和利益分配公平缺乏的情况下,国家仍然被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具体来说,国家认同作为一种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政治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确认了自己的国民身份,承认自我与国家的归属关系,产生认同心理和认同行为,人们才有可能自觉以国家的属性标榜自己,凝聚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国家认同的客体来看,它包括“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 [35](P5-12)从国家认同的维度来看,它包括“国家认同的主体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主体维度”。[7](P53-61)而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正是政治权力通过对与国家认同相关的价值观念的塑造,强化国家认同,对国家整合的进程发挥作用。
以意识形态对于塑造公民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为例,公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同绝不仅仅限于语言、地域、文化等的自发性认同,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认同。“如果说民族国家认同的客观因素是民族国家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的自然结果,那么民族国家的意识、精神和品格是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主动塑造、教化、灌输的产物”。[7](P53-6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权对于国家历史书写和重塑过程中,无论是中国政府领导人对“炎黄子孙”的强调,还是初中生课本对长征故事“金鱼钩”的选取,抑或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南泥湾”等经典革命歌曲的宣扬,都体现出国家权力通过意识形态的方式重塑民众对于中国共有的历史传统的信仰,牢固民众的国家认同,运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推动国家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