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绿色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2021-10-26 19:24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我国GDP已达到99.0865万亿元。尽管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但是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017年全国废水、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为699.66、0.12、92.97亿吨,2019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支出预算已达到5.1754亿元,高额的环境治理代价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转型阶段,而经济增长的背后也同时存在着资源消耗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所以如何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实施,绿色发展俨然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金融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部署,未来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环境下健康发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确保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绿色共享之间的相互协调。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更是相继开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等业务,截至2020年6月,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1.01万亿元。根据上海清算所的数据显示,2019年绿色债券融资工具为652.8亿元,随着各类绿色投融资业务的发展,现已呈现助力绿色金融兴起的多元创新方式,为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提供金融支撑。

作为我国金融集聚发展典型代表的城市群,2019年珠三角城市群GDP为9.429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的9.52%。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珠三角城市群的工业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强化政府的引导、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大力拓宽绿色产业投融资渠道是发展珠三角绿色经济的重要方向。早在2017年广东省更就率先出台《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并主导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机制。截止2019年9月,广州的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全市累计获批发行各类绿色债券638亿元。从长远角度来看,未来如何借助绿色金融以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质量、高效益、高产出”的发展目标,对于珠三角城市群乃至我国整体经济未来朝向高质量和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探究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珠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是否存在经济增长效应;第二,珠三角各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对其彼此之间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何种空间特征;第三,若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经济增长效应,则其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具体如何。因此,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检验和分析。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