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深圳智库 > 

领略深圳的“城格魅力”——关于深圳的文化特征

2016-09-12 15:20 来源:深圳商报
历经25年的岁月洗礼,深圳已不是昔日的青春少年,她抖落身上的春风夏雨秋岚冬雾,出落成风华正茂的年轻才俊,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气质。

任何文化都是由其形而下的表层和形而上的内核构成的。应该说,无论是移民文化、窗口文化、青春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还只是深圳文化的外部特征,虽然它们是形成深圳文化精神的基本要素,是滋长深圳意识形态的现实土壤。而最能代表城市文化特征的,是其主流意识和城市精神。

创新精神

当深圳经济特区逐步迈向而立之年时,她清醒而理智地提出了“特区新内涵”,也就是“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笔者理解:特别之为,就是创新之为、创造之举,它是深圳特区25年来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绝招,也是深圳特区25年来逼出来、炼出来的本领。

1987年12月1日,深圳敲响了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这一锤可谓石破天惊,因为此举在当时是“违宪”的。但事隔一个多月,也就是1988年1月3日,广东省人大就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把特区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成果及时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3个月后,全国人大依据深圳的改革实践正式修宪,在有关条款中加进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的条文。短短15个字,却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大跨越。

翻开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史,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举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深圳人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人们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来到了深圳,如果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他们就不会“闯深圳”了。美国史学家H·S·康马杰在研究美国移民时谈到:“他们野心勃勃,甚至最不着边际的计划他们也认为能够实现。他们终于得到这样一个信念: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拼搏干劲

深圳人的拼劲,不仅是主观的能动,而且是客观的要求,是环境逼出来的。所以,这种拼搏干劲更持久有力。

1984年3月15日,中建三局一公司在建设高160米、共53层、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深圳国贸大厦时,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建筑史上新纪录,成为了“深圳速度”的象征。此前,主体工程的施工速度,深圳一般是6至8天一层楼,香港是7至9天。这项工程的惊人速度,来自于工程人员的拼搏精神,而这种拼搏精神,又来自于“奖金不封顶,工程早封顶”的管理模式。建设单位给施工单位承诺,提早一天封顶,奖励一万元,推迟一天竣工,罚款一万元。“爱拼才会赢”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宽容胸怀

当深圳一幢普通的住宅楼里能住下十几个省份的异乡人,一节地铁车厢能有好几种方言在嘀嘀咕咕时,人们不难理解这座城市的兼容性。事实上深圳的兼容性不仅来自于她是移民城市,而且咎源于她是开放的边境城市。在深圳,特定的地域文化不占绝对主导地位,不可能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心理对待异质文化,当东西南北的各种文化季风吹来时,她必须敞开自己的胸襟,迎接八面来风。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周冰先生的《多元化与深圳的高科技产业》,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如果光从传统的技术、资金、人才三要素出发,很难解释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因。这就需要新的视角——文化的视角。”从这个角度窥析,他认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特的移民文化背景,深圳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多元性,既保持各自的个性又相互包容相互借鉴。

兼容性既体现了海纳百川的胸怀,也包括了宽容失败的态度。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2005年3月在市委工作会议上讲到了:“大力营造既崇尚成功,又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把深圳打造成为一个创业者的乐园。”

务实态度

去年6月,《西安日报》发表了《深圳调速与求真务实》的评论。文中称,深圳原计划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市委发现在42项指标体系中,有14项已于去年完成,有5项可望2005年实现,但有23项指标将很难如期完成,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指标进展明显滞后。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市人大表决通过后决定,推迟实现现代化时间表。据我所知,推迟实现现代化时间表者,在全国只有深圳一个地方。所以,说它是“全国特大新闻”也不为过,深圳这种做法的深刻意义在于,它体现了胡锦涛同志最近突出强调的求真务实精神。

深圳文化与市场和经济生活的结合度高,文化发展要服从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创新,加上“以效益为核心”的香港文化的濡染,不尚务虚,讲求实效必然地会成为深圳的一种社会价值取向。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