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探析*

作者:仇小敏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习近平超越了西方“虚幻的共同体”囚笼,不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而且致力于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实践。


中国智慧,但惠及全球、全世界获益,而且中国承诺将永远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平发展的守望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永远与世界人民一道,以积极姿态推动参与国际发展援助行动,推动世界朝着公正、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四、探索世界共商共建共治之道,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根本变革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现实任务和价值追求,也是世界人们的共同责任。经验证明,探索促进共商共建共治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世界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根本路径。实践也告诉我们,全球治理的磨合首先要寻求协商的认同,其次全球治理的共识也要从共建中探索共治之道。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历史便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新时期。这一“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和理论给我们道出了当今世界日益成为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多样化的根本原因,诠释了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在逻辑,必须在世界治理中坚持探索促进共商共建共治的这一全球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正如习近平指出:“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1]

共商。当前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全面和广泛,各国之间的联系感和依存度更加频繁与紧密。世界面临新机遇,人类进入新时代。各个国家应将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中的协商纳入全球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并制定协商成果采纳、运用和反馈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的共同使用。真正做到有事要好商量,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着办。在国与国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出现一些摩擦是正常的现象,各国都要秉着平等的原则协商解决彼此的分歧和矛盾,这才是人间正道。现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发展阶段各异、文化传统有别、政治制度不同,所以习近平指出要“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2]

共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世界虽然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和新形势。这说明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运作秩序正在变革和调整,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度也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加趋平,和平发展的大好趋势不可阻挡。人类面临的这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和新形势,越来越需要全球人类来共同面对、一起应对,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不能置之度外。为此要共同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国际重要议案或重大决定要由各国共同协商达成协议,特别重要的涉及世界各国的决议要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提出合理的且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意见。

共治。所谓共治就是要从机制体制上保证发挥充分共同治理的功能,推动世界治理的共治工作的多层广泛制度化,在真正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的基础上,一起来共同解决问题与矛盾。所以习近平建议主动把共治纳入国际事务的决策程序,不断完善国际事务的共治机制,做到先集体协商后共同决策、先协商后共同实施;要建立健全的落实机制,对各国共同认同的议案,相关国家都要去执行,而且要认真负责、重点督办、抓好落实。因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彼此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生死与共。当前人类生活的世界更加充满希望与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必须共同来面对和治理。正如习近平指出,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想依靠单一国家来解决是不可能


[1]《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人民日报》,2016年9月29日,第3版。

 

[2]《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1月22日,第3版。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