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深圳城际关系研究
作者:朱惠斌 2021-08-12 17:56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以增长极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为研究对象,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三个层面分析深圳的城际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深圳发展形成的涓滴效应明显强于极化效应,并伴随着一定的回波效应。
2.深圳-惠州 惠州为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以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惠州在原有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钢铁装备产业和石化产业为主导产业。惠州是内地最大的供港农产品种植基地、优质淡水供应地和新兴的投资来源地。惠州重点建设惠城组团和惠阳-大亚湾组团,以此作为带动全市发展的经济辐射源,发展沿海城镇群、北部城镇群和沿江城镇群(见图3)。其中,惠城组团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拓展惠东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与深圳实现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对接,发挥区位与交通优势。其中,大亚湾地区建设大型石化基地和制造业基地。陈江地区整合镇区资源,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积极承接城市制造业转移,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惠州城市战略地位的提升需打通与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惠州需承接珠三角城市的产业转移,借助深圳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直接的策略。惠州研发能力的缺乏,使得惠州仍需寻找来自外部的人才支持。惠州将大亚湾和潼湖生态智慧区作为两大战略平台,深惠经济合作有利于城市共同发展。惠州是深圳向粤东北扩展区域腹地的重要门户,惠州拥有尚未开发的用地和丰富的资源基础,是深圳拓展经济腹地的重要方向。
深圳与惠州的城际关系为:(1)惠州受到深圳的经济辐射影响,体现在惠州对深圳研发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转移的依赖。深圳对惠州城市也存在水资源、农产品资源等层面的依赖,深圳和惠州存在较强的城市互补型,但深圳和惠州的直接合作仍有待强化。(2)深圳和惠州间保持经济上密切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两个城市的共同发展。惠州是深圳向粤东北扩展区域腹地的重要门户,深圳则是惠州经济辐射源。城市间将逐步提升多个层面的联系,且惠州获得周边核心城市发展的涓滴效应。因惠州本地人不倾向于大范围迁徙,因此回波效应不显著。(3)深圳和惠州存在潜在竞争的领域较少。惠州以重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深圳城市主导产业差异较大,深圳和惠州的进一步合作,有助于同时提升城市的发展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