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深圳城际关系研究
作者:朱惠斌 2021-08-12 17:56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以增长极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为研究对象,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三个层面分析深圳的城际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深圳发展形成的涓滴效应明显强于极化效应,并伴随着一定的回波效应。
(三)深圳-粤港澳西岸城际关系分析
深圳向珠江西岸发展受天然阻碍,“自下而上”的乡镇工业化是珠三角西岸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珠江西岸地区的城市规模、等级和空间分布较均衡,各城市间缺乏深入实践的系统型协调规划,城市间联系较薄弱。深圳未来拟将珠三角西岸城市作为潜在战略发展方向,因此深圳与珠三角西岸城市间的联系值得关注。
1.深圳-珠海 珠海将建设国际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和谐发展的高品质城市、适宜居住的城市、适宜就业的城市和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珠海203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珠海将高新科技产业和重化工业作为发展重点,积极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贸业。城市发展以西部城区、东部城区和横琴新区为核心,建设唐家湾新城、高山工业园、平沙新城,发展高栏港经济区和航空产业园区,形成新型城市发展格局。
2.深圳-中山 中山的城市定位为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广东省生态、投资环境良好的适宜居住、创业的城市,以名人文化、岭南水乡为特色的旅游城市。(《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山城市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东部组团南朗地区建设战略新城,实现中心城区向珠江口的空间转型。城市的空间结构规划为“单核双城多片区”,单核指围绕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形成城市的生态绿核,双城指形成主城区、东部新城两个城市中心(见图4)。
3.深圳-江门 江门城市定位为珠三角地区西部中心城市,珠三角向粤西沿海地区扩散的重要门户,五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滨水城市(《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江门市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核、四心、四轴、两城镇密集区”。其中,两核是指江门城区为市域核心,开平城区为副核心。四心是指台山城区、鹤山城区、恩平城区、广海为地方性中心。四轴是指以鹤山-江门-开平-恩平主干公路沿线、沿海高速公路、银洲湖为三条发展主轴,台城-广海为发展副轴,其他丘陵山区点状发展的总格局。两城镇密集区是指鹤山-江门市区-银洲湖城镇密集区和开平城区-水口-台山城区的城镇密集区(见图4)。
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城际关系的变化是:(1)深圳与珠海、中山间的城际关系较密切,与江门的城际关系较疏远。未来深圳与珠江西岸关系的处理应重点关注与珠海和中山的关系,形成差异化策略。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受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发展需寻求新的空间拓展方向。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的关系目前尚不紧密,但随着深中通道(规划)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的关系将日益紧密。(3)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间差异显著,深圳与珠海间合作与竞争并存,中山和江门为深圳潜在的合作伙伴。深圳正规划建设的前海蛇口等片区,与珠海横琴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等新区的关系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