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制度与繁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2021-09-15 14:43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对于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很多解释突出强调深圳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国家的特殊政策扶持,粗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经不住细究。同期划为经济特区的地方有4个,都同样享有国家的特殊政策;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经济特区珠海,拥有与深圳类似的区位优势。特殊政策和区位优势并不是深圳经济特区独有,为什么唯有深圳成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可见,单纯从这两个方面无法有说服力地解释深圳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除此之外,一定另有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这个深藏的原因正是深圳可以提供给其他城市的、脱离了地域特殊性和政策特殊性的示范价值。
已经有一些研究尝试从理论上解释“深圳模式”的40年发展历程,提出“三个引擎”共同驱动论, [2]也有研究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解释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可是,深圳的市场繁荣是综合性的、多领域的,社会因素在其中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深圳的繁荣不只是依靠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因素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而是多种因素的历史合力。 [4]我们都知道,深圳的成功发展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三个引擎”共同驱动的结果, [2]但是,政府、市场、社会是如何有机地、和谐地契合成一张拼图的呢?它的起因以及内在的联结机制到底是什么?麦克洛斯基认为观念改变世界,造就了现代世界的繁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起因。 [5](P13-15)深圳的城市观念其实是它最重要的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软环境,一个城市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观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将以观念为突破口解析深圳繁荣的密码。文章基于深圳的发展经验,揭示观念—制度—繁荣之间的动力机制。首先简要回顾相关研究,然后从观念的力量出发,分析深圳人的精神观念对良好营商环境的作用;接着分析观念支撑的社会选择形成的制度特质;最后探讨深圳的市场繁荣,解释它所代表的这种新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动力学形态,进一步挖掘繁荣的基石,以期揭示其普遍意义和示范价值。
二、现有解释及其局限
观念、制度与繁荣这3个词都是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高频词。但是,现有研究集中在观念与制度、制度与繁荣两两关系的分析,鲜有研究将观念、制度与繁荣贯穿起来,并揭示其内在的联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