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立”高校体育课的建立和变迁—以北京大学为考察中心

作者:白雪松 章深  2021-08-10 11:25  新传播    【字号:  

民国肇始,新成立的教育部希望通过“军国民”式的体育课养成积极捍卫共和的新国民,但多数北大学生对体育课并不积极。1927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国立高校强制开展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军事体育,这种做法引发了北大学生的不满和反抗。具体考察1936年之前的北大体育课的建立、开展和变迁情况,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北大体育的认知,还有助于我们从体育这一特殊的角度更加立体地理解近代青年精英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过程。


具体来说,北大的军事体育主要包括每周2次的清晨出操和每周1次的军事理论课,即术科训练和学科训练。国民政府的教育部为北大指派了3名教官,他们专门负责管理学生的早操。北大学生一向自由散漫,不喜拘束,一些学生甚至通宵不睡,宿舍舍监也不会过问。[40]更重要的是,北大在课堂管理方面一直较为宽松。北大并不强制学生出席文化课,绝大多数课程不设点名环节,学生甚至可以一学期不出席这门课,只要期末参加考试即可,[41]宽松程度可见一斑。因此,当局在北大强制推行清晨出操的做法势必会激起多数学生的不满。很快,逐渐积聚的不满情绪被一件琐事引爆,最终演变成一场规模较大的“军训风潮”。在1934年11月30日的清晨出操中,北大军训教官李封岚因有人迟到(一说有人在队列中说话)而捶打了一位学生的胸口。这所最高学府的学生在京师大学堂时代被仆役尊称为“老爷”。虽然现在时过境迁,但学生仍被校工尊称为“先生”,一些学生甚至仍然保持着打发仆役为自己买饭的“老爷”习惯。[42]曾经的“老爷”竟被一介武人捶打,这让学生们感到屈辱和气愤。当天中午,学生在北大马神庙西斋和沙滩东斋两处宿舍的墙上贴满了控诉军训教官恶行的告示,同时号召全校学生拒绝继续参加军训。正巧当天下午1时至3时有军事理论课,由于受到了罢课布告的影响,该堂课出席者寥寥。[4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天下午2时,北平市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专任委员李亚雄到北大视察军事训练的实施情况。据北大学生自述,李亚雄志得意满地骑着马匹,长驱直入北大校园,并把马拴在了大门内的树上,然后挥舞着马鞭径直走进教室。教室中的北大学生见到李亚雄进来后大多向其敬礼,但李氏却并未按照军事礼节向学生还礼,而是“戎装楚楚、意态轩昂”地挥舞马鞭,把在场的北大学生批判一番。学生们认为李亚雄过于得意忘形,一时间群情激愤。当李氏刚刚转身离开教室时,学生们喊“打”声四起。而李氏听到喊打声之后立即走回教室,态度激烈地质问学生,但没有学生应承。双方的矛盾继续加深。[44]第二天,北平市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下令叫停了北大的军训,同时致函北大,要求校方严肃对待此次事件。在公函中,当局明言“以最高学府之学生,品行均极高尚,今竟然举动如此,实非意料所及”。同时,当局在公函中要求北大校长“彻查闹事之学生,予以严重惩警,以免效尤,而戒将来”。[45]

北大校方起初对此并不重视,但军事训练委员会方面要求严查,北大也无法等闲视之。随后,北大派出了课业长樊际昌出面与当事人李亚雄讨论解决方案。经过商议后,双方决定了大致的解决步骤:“(一)布告警戒学生;(二)饬军训组查报肇事学生以凭核办;(三)函复平市国民军训会;(四)对北大全体教官之辞职予以挽留,并望早日回复军训”。[46]


[40][43]陈平原,夏晓虹:《北大旧事》,三联书店,1998年,第466页、第469页;第467页。

[41][42]朱文长:《海涛集》,第115页;第127页,载叶文心:《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第149页;第149页。

[44][46]《北平晨报》,1934年12月4日、12月5日;1934年12月4日。

[45]《北平市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公函·军字第一〇八号》,北京大学档案·全宗号(一)·目录号·案卷号298。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