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对马克思文明交流观的发展

作者:唐辉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观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文明交流是在资本推动下的文明交流,表现出显著的强制性和剥削性,形成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内容,以对抗和融合性相统一、属人性和发展性相结合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结合全球治理现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从文明交流过程中文明的本质、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如何发展三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形成了习近平文明交流观。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在坚定文明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马克思文明交流观及其内涵

资本主义大生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资本主义特有的文明交流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文明交流的原始动因、主要特征和双重意义,形成了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观的基本认识。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观的认识和批判

资本主义文明交流的原始动因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和扩张。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活跃的成分,从行会手工业、到工厂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扩张。资本在全球的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为了不断满足资本的需求,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P404)。世界市场的开辟不仅仅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由地域性向世界性的转变,也将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带到了世界各地。过去那种自给自足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的状态被生产和消费的世界性所打破,各民族之间的孤立状态被相互交往所替代,资本的每一步发展也都推动文明的进一步交流。

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表现出显著的强制性和剥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2](P404)其他民族如果不采用资产阶级的方式就会灭亡。从资本主义文明交流的具体方式和过程来看,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民族和其他文明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不是主动融入文明交流之中,而是被迫卷入文明交流之中。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P405),因此具有鲜明的剥削性。资本主义文明交流的强制和剥削性实质上是资本特性在文明交流中的具体展开。资本的增殖是资本主义一切活动的中心,文明交流服务于资本的增殖,资本增值是伴随着对工人压迫和剥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压迫和剥削,因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文明交流具有明显的剥削性和压迫性。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