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对马克思文明交流观的发展

作者:唐辉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观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文明交流是在资本推动下的文明交流,表现出显著的强制性和剥削性,形成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内容,以对抗和融合性相统一、属人性和发展性相结合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结合全球治理现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从文明交流过程中文明的本质、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如何发展三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形成了习近平文明交流观。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在坚定文明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习近平文明交流观是以平等为价值导向的文明交流观。价值导向直接决定了行为导向,西方的文明交流观坚持一元和对立的价值取向,因而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对抗和冲突。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坚持以平等为价值导向,提倡“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11](P259)文明交流的平等性体现在文明的多样性之中,文明多样性的存在是文明交流平等性存在的前提,正是因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明,因而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中才要求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除此之外,习近平文明交流观的平等性还体现在文明交流的包容性。正如习近平提出,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中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13](P7),“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前提是平等的对待不同的文明,否则文明的交流就会变成文明的入侵,文明交流的平等性内在要求对待不同文明时要包容不同类型的文明。

习近平文明交流观是以互鉴和互惠为途径的文明交流观。文明互鉴是新时代文明发展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早在2014年习近平就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11](P259)这与亨廷顿等人眼中文明发展和进步只有通过文明的竞争和对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不可否认他们承认文明差异,但是他们忽视了文明平等,以我为主的文明自负心态决定了文明冲突成为了解释文明发展最主要的范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互鉴是基于文明多样和文明平等的文明交流方式。正如习近平所说“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14](P544),“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13](P259)文明不论是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文明、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到机器轰鸣的工业文明再到人工智能的信息文明的发展,还是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划分,都向世人展现出了一幅多样和独特的文明图景。这种文明的多样性和不同文明的独特性构成了文明互鉴的可能性,也使文明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然而更重要的是文明互鉴只提供了文明交流的途径,并没有解决文明交流的价值问题。文明交流最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4](P539)换句话说,文明交流只有以文明互鉴为途径,以文明互惠为追求目标,文明发展才拥有坚持的基础。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