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对马克思文明交流观的发展
作者:唐辉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观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文明交流是在资本推动下的文明交流,表现出显著的强制性和剥削性,形成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内容,以对抗和融合性相统一、属人性和发展性相结合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结合全球治理现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从文明交流过程中文明的本质、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如何发展三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形成了习近平文明交流观。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在坚定文明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对马克思文明交流观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历史场域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资本推动下的文明交流具有剥削性和压迫性,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重新审视了文明交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交流观。当今世界历史场域发生了转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民族国家出现高度融合,新兴国家崛起并逐渐主导世界秩序,两制并存只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10],在新的历史场域中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明交流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
首先,在准确把握马克思对文明交流主要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文明多样、平等和包容的文明本质论。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文明交流是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内容的交往活动。习近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文明的本质特征:一是文明具有多样性。习近平指出“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11](P262)。多彩多样的文明是文明交流的必然要求。二是文明具有平等性。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11](P259)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中文明的平等性一方面体现在文明交流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平等性,另一方面体现在文明交流过程中文明本身价值的平等性。文明交流主体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和文明价值的平等性为文明平等交流提供了前提。三是文明具有包容性。文明的多样性也就意味着文明的差异性,文明的差异性就要求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包容。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包容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