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追踪技术与翻译过程研究:基于知网数据的计量分析*
2021-09-15 14:37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我国眼动实验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从知网获取的数据来看,以“眼动”和“翻译”为核心搜索词共有78篇论文,剔除与翻译无直接相关性论文后为20篇,其中最早涉及翻译和眼动追送技术的论文为邓志辉于2012年发表的《认知科学视域下西方翻译过程实证研究发展述评》一文,该文主要梳理了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发展的3个阶段,并简要提及眼动技术在翻译认知研究中的应用。第一篇正式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是冯佳于2016年发表的《眼动追踪和键盘记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策略能力为中心的MTI教学实验》,该论文实验数据表明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学生的眼动活动并让学生回看自己翻译过程的眼动记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对自身翻译行为的监控意识”[37](P67)。
整体来看,在20篇有关眼动追踪技术在翻译研究应用的论文中以综述类文献居多,共10篇,5篇为新书评介[40-44]、1篇介绍眼动技术数据收集和实验设计的论文;真正采用眼动技术进行研究的论文为4篇。可以看出,目前眼动追踪技术在翻译研究,尤其是笔译研究中的应用较少。已有的9篇综述类文献主要介绍了眼动追踪技术的缘起、数据收集、常用眼动指标、眼动数据分析模式等;同时这9篇综述中,4篇文章集中在眼动研究自身的综述;而另外5篇文章则是以认知翻译或实证翻译研究为核心,阐述眼动追踪技术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书介是引入国外研究新思想及研究方法的途径之一。5篇书介分别涉及了眼动追踪技术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译后编辑中译者所耗精力的影响分析、译者培养、翻译过程中译者阅读模式等。4篇翻译研究中1篇探讨眼动追踪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1篇以视译为主题的文章考察了认知压力和单词熟悉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视觉词汇语义通达模式的影响,另外2篇主要考察了英汉双向翻译过程中译入、译出的认知负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