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马尔库塞意识形态批判的精神分析意蕴*

2021-09-15 14:4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马尔库塞爱欲解放思想的四重维度[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6):75-82.  

[2]刘兴章.爱欲解放和感性解放—马尔库塞和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比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1-27.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陈学明.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5]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8]王晓升.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性问题—评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18(12):9-17.

[9]段伟,郑忆石.马尔库塞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启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6):45-50. 

[10]刘光斌.技术与统治的融合—论马尔库塞的技术统治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8(12):24-30.  

[11]张成岗.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后技术理性”建构—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的现代性诠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7):43-48.

[12]蒯正明.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与超越[J].教学与研究,2015(5):105-112.

[13]卢江.马克思技术二重性批判理论研究—基于《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文本考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3):77-86.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6]吴学琴.试析“单向度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18.

[17]蒯正明.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评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37-42.

[18]左路平,吴学琴.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 (4):77-84.


责任编辑:郑令婉